- 42.00 KB
- 2022-06-14 17:48:06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家长应该懂得的育儿知识跟孩子沟通的技巧 亲子沟通技巧 在许多家庭,家长和孩子无法沟通,孩子也根本不听家长的话,如何培养良好和有效的亲子关系技巧,能否教家长几招? 技巧一:每周安排一次或以上的“黄金时间”,在那段时间里,家长与孩子共同选出某一项活动一齐去做。其中包括四个步骤,一是共同挑选活动,二是双方订下“黄金时间”的“约会”时间;三是家长用嘉许、描述、接触等新的行为模式,避免质询、命令、批评的模式;四是活动结束后,家长和孩子一起讨论各人的观察和感受。 技巧二:设立“好行为箱”。一个孩子的成长是克服恐惧到培养自信、自爱、自尊的过程,这需要很多肯定,而传统教育中,孩子每天得到的否定永远比肯定多。因此家长注意孩子的良好行为,给他肯定,是他健康成长的重要工作。你可找一个小箱子,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外面贴上“好行为箱”的贴纸,每次看到孩子有良好行为,就写在纸上放入箱内,每天晚上睡觉前和孩子一起查看。
技巧三:亲子关系急救箱———“太空时间”,用于挽救濒临破裂的家庭关系。这是家长和孩子共度的特别时间,双方要把所有不愉快的情绪抛开,就像坐火箭去了太空,把所有不愉快的事留在地球上。孩子可以毫无拘束地说出心里话,而家长亦可毫无保留地献出关怀、支持和爱,目的是不要为原先存在的情绪或态度形成隔膜,使亲子关系中断和让孩子感到无助。 你需要怎样的教养观? 一个正确的信念可以让我们朝着对的方向前进,在养儿育女一事上也不例外。您拥有一个怎样的的信念?您又抱持如何的态度呢?以下所举列的信念,有没有提醒了您一些重要的事情?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都有会做或不做某些事情,而有一些事情对我们来说是没有改变的余地,乃是一定做或一定不做,不再需要考虑。到底在我们的大脑里面,是什么支配着我们,或给了我们这个心态呢?当我们往这个方向深思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是我们的信念、价值观和规条支配着我们。我们相信某件事,认为此事会带来某些价值,我们就会规定自己去做此事。所以一个正确的信念对我们来说就很重要了。 什么样是“正确”的信念呢?衡量的标准是相对的。如果那个信念可以带给我所要的价值,或说所要的效果,这个信念对我们来说就是正确的。 需要建立哪些信念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拥有幸福美满、成功快乐、对世界有贡献的人生。当然,与此同时也要孝顺父母、爱父母。在这个大前提下,以下所介绍给父母的十大信念,很值得父母的关注和学习。 我们相信: 1孩子一生下来,便爱、信任及听从父母。
这是一个到目前为止,科学仍未能证明的事实。孩子天生爱、信任及听从父母,是专家从多年的观察、研究而得到的结果。以后的改变可以说是间接或直接由父母一手造成的,父母如果目前得不到孩子的爱、信任及听从、要检讨的是父母,现时不是儿女。 2孩子再坏的行为,都不是针对父母而做的。 我们常听到一些父母说以下的话:“我的孩子常常XXX,为的就是气死我。”“我知道他不读书是针对我的呀,他就是不想我有好日子过……(边说边哭了起来) 孩子的坏行为,百分之九十九的起因都有不是针对父母而为,而是有其他的原因,尤其是六岁以下的孩子,更是百分之一百。父母的想当然,往往使孩子更不知所措,原本以为可以从父母那里得到支援、帮助和鼓励,但得到的往往是更重的压力和误解;这也是形成代沟的其中一个因素。当孩子有坏行为时,父母不应该先入为主,而是可以采取以下的一些建议: ——先观察,多看、多听、多去感受。把自己代人,如果你是孩子,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 ——找出坏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例如:抽烟,孩子的正面动机可能是要得别人视他为大人般尊重他。 ——和孩子一起找出其他可以满足其正面动机的好行为来取代目前的坏行为。 3家长付出的爱是没有其他任何东西可以代替的。
许多父母用金钱、物质来取代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以为给孩子丰富的物质生活就是爱孩子。而事实上孩子潜意识里所需要的是父母和他们在一起时彼此互动而感受到的爱、鼓励和支持。祖父母、叔叔、伯伯、姑姑或阿姨等是父母都是不在时(逝世),次一环的“家长”人选;但若父母仍健在,父母真诚的爱和关怀仍然是无人可以取代的。 4孩子在不断的努力做好,就算当他弄得最糟的时候也是一样。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学习过程。在许多的第一次以后往往仍然会犯一些错误。父母在“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下,会过早地把成年人的标准套在孩子身上。例如:当四、五岁的孩子不小心打破了杯子,大部分的父母会有什么反应呢?轻则唠叨、责骂,重则体罚。然而试想想,孩子不小心打破杯子如何影响他以后不能成为一名成功快乐的人呢?请注意,是“不小心”哦!而一个杯子值多少钱呢?是杯子重要还是孩子重要呢?或说,是杯子重要还是父母和孩子的亲子关系比较重要呢?在家庭中,类似这样的例子可说是不胜枚举。 5每一个孩子都有具备使他拥有一个成功快乐人生所需的全部能力,家长只不过是帮助他把这分能力释放出来。 根据科学家的研究,人类只用到其潜能的百分之一,最高的估计也只是百分之十。每一位孩子都有拥有无限的潜能。中国有一位智障儿,不懂得方向,不懂得照顾自己的生活起居,但若让他听过几遍的音乐,他即能站在指挥台上指挥整个交响乐队,他不是胡一舟。
父母们常有一个错误的观点,认为知识就是能力。当我们研究世上的成功人士,竟发现知识只是我们发挥能力的媒介而已。另一个错误的观念则是,认为勤劳是学习的最佳方法。常看到、听到的例子是,孩子学习的效果不彰的时候,父母就会要求孩子用更多的时间,增加更多的次数去学习。“读不会就现再读几遍,读至八点不会说读至十点。再不会,明天再读。”这是常常听到的训话。孩子学习的效果来自有效的方法,而勤劳只是方法之一。 在启发孩子不一样的智能,需要用不一样的方法,而不同类型的孩子,则需要不同的学习模式,所产生的效果也会截然不同。在往后的文章里将会提到各种不同的学习类型和学习模式。 父母需要多花时间去观察孩子,找出孩子的“特色”,并帮助孩子发挥他的“特色”,而不是要孩子成为我们心目中的“好”、“成功”或“理想”。这往往使孩子和父母双方面都痛苦不堪,而效果也往往不会理想。 6通常孩子的智力和能力都很正常,虽然他没有在家长在乎的事情上表现出来。 家长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下、往往会把焦点放在孩子的缺点上(即孩子还有什么样做不好的事情),而把许多时间精力花在纠正孩子的缺点,甚至怀疑孩子的智力和能力。在我主讲亲子关系讲座会的时候、常常有家长问以下问题: “我的孩子很懒散,请问怎样可以使他不懒散呢?”、“我的孩子脾气很坏、请问有会么办法可以使他的脾气改好呢?” 通常我会都会先问对方一些问题。
针对我的孩子很懒散 “你的孩子有很积极的时候吗?” “没有。”(语气很肯定) “例如说和其他孩子玩的时候、玩电脑的时候。” “啊!玩的时候很积极。”(不自禁的笑起来) 意思是说,孩子不是没有积极的能力,吸是没有在家长在乎的的事情上表现出来。 针对我的孩子脾气很坏 “您的孩子一天有几个小时是在发脾气的?” “也不会每天都发脾气。” “那么一个星期几次?” “一个星期一、两次左右。” “一个星期一、两次左右,算两次好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有一百零四天发脾气,却有两百六十一天是没有发脾气。” 意思是说,孩子在部分时间的脾气是好的,只是家长没有看见孩子的全部而已。另外,家长有些时候也过早把成年人的标准套在孩子身上。孩子成长是一个过程,有一些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时间的。 家长也往往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其实,没有两个孩子是一样的,每一个孩子都用他自己的时间和方式去学习,因此,每一个孩子只能和自己比较。 7任何行为都不等于整个人。
孩子的任何行为都不会是全黑或全白的。意思是说,任何行为都有其正面和负面的意义,不会是完全正面或完全负面;而且现在的行为并不代表他以后就会成为这样的人,以后都会有这样的行为。家长很多时候是太急了一些。 以下举一个例子: 小明的爸爸因为小明顶嘴而大发脾气:“现在才六岁就这样,以后长大了,到外面不就给人打死了!” 六岁时候的一次顶嘴,怎么就决定了小明以后长大了在外面就一定会向别人顶嘴呢?当家长发现了小明这个行为,从六岁到十八岁(算是长大的年龄)这十二年的时间,难道家长没有更好的方法引导孩子往好的行为发展吗?当孩子有坏行为的时候,家长大可放松一点来处理,而在轻松的状态才是我们最有创意的状态。 8总有更好的方法,只在于家长肯不肯去找 家长常常会觉得很无奈,无力感很重。“我跟我的孩子讲了整百次了,他就是不听。”我的答案往往是“讲了整百次您还是要讲?讲了三次而孩子不听就要换其他方法了。” “我已经试过很多方法了,他是不可能改的。” “没有办法。” 我给“不可能”和“没有办法”的解释是“我所知道的方法我都试过而达不到效果。”那么,我所不知道的方法呢?我们所知道的方法和我们所不知道而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方法比较。我们都有会同意我们所知道的实在是太有限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突破? 以下有一些建议:
读没有读过的书、和没谈过话的人谈话、参加新的课程、用以往从未试过的方法、稍微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把家里的摆设也稍微变动等等,这些都会帮助我们突破自己并找到更多新方法来处理孩子的问题。世界上六十亿人口中,谁最了解您的孩子呢?谁又最了解您自己的能力呢?答案是,您自己。所以,只要我们肯去努力的想办法,就总有办法。 9家长是每一个孩子成长结果的最大决定因素 今天孩子是一名怎样的孩子,是家长直接或间接一手造成的、当孩子出生以后,名字、所吃的奶粉或人奶、所穿的衣服、睡的床、由谁看顾、住在怎样的环境等等,都是家长为他决定的。而孩子从零岁到三岁所看到、听到和感觉到的人事物,往往就决定了他基本的信念和价值观、也就是他的性格基础。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家庭系统中每个人的关系、互动等都是孩子成长结果的主要决定因素:例如:常常被人大声责骂、鲜少被肯定和称赞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会是没有安全感缺少自信心的人。 10所有亲子关系的改善,必先来自家长的一些改变。 从第九信念中我们知道家长的言语行为、或说行为模式是直接影响家里的每一位成员,改善亲子关系的主动权往往在家长手中。当家长改变、孩子不可能不改变。家长可以在不同的改变中观察孩子的改变、至到家长所要的效果出现为止。当家长用鼓励、支持和爱来培育孩子,孩子就会成为有安全感和有自信心的人,这也是成功、快乐的人必备的条件。
父母对孩子的爱心是无从置疑的,而爱心加上方法就是培养孩子成为成功、快乐的人的最佳成功模式。愿和所有父母共勉之。 宝宝也能进行数学测量 测量是数学在真实世界中的一个重要的应用。它是一个能使宝宝参与主动学习的主题,也是一个能很好地与其他学科领域和现实生活融合的主题。针对这些,爸妈要不断激发宝宝对测量的兴趣和行动,适时地进行合适的指导。 宝宝学习测量的价值 测量能激发宝宝参与主动学习的潜能。当宝宝研究测量概念的时候,他们正在探索许多测量的属性,例如长度、重量以及时间。宝宝通过比较尺寸,从而构建测量概念,随后发展到使用一般物体作为测量的单位,最后,他们用标准的测量单位,例如米,公斤,小时等。宝宝对测量的研究,加强了他们的数字概念和估算能力,同时也用到了几何学知识。 测量能很好地把数学与现实生活结合。宝宝用自己坐的椅子和收集到的纸盒、纸条、瓶罐等各种物品测量着活动室、桌子并记录结果,各个趣味盎然,互相合作。当出现问题和矛盾时,他们会求助于教师,也会自己商量解决办法。在测量活动室时,宝宝发现,活动室很大,要用很多椅子才行,那还有好办法吗?于是他们商量出用交替测量的办法,为了使测量更精确,他们用做记号的方法来使测量顺利准确地进行。
测量教学应着重行动和过程 对年幼的宝宝来说测量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概念,大部分物质都有其各种可测量的性质――如长度、面积、体积和角度。爸妈可以帮助宝宝把重点放在物体的性质上,并且学习怎样描述、比较,并用规则或不规则的单位确定性质。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幼儿在测量过程中,积累的不仅仅是空间认知经验,还有更重要的是积累了各种解决问题的经验并激发了其探索精神与愿望。在“认识自己”的主题活动中,教师以测量自己的身高为活动内容,引发幼儿对测量的兴趣。教师和幼儿共同收集了各种材料如:盒子、罐子、尺等物品。幼儿在反复测量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并予以解决,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幼儿的兴趣被激发,幼儿的测量活动才能继续进行下去,并且逐渐对测量有了初步的认识,掌握了测量的基本方法。 由于测量技能本身的要求,宝宝对于测量的方法、技巧还较难掌握,有赖于老师的示范和指导。 六种方法培养孩子诚实的品德 1、要创造一个宽松、愉快、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因为只有家庭成员相互保持诚实真挚的态度,使孩子感到成人的爱护和关心,他才能够信赖成人,有了过失才敢于承认。 2、
经常讲一些“做人要诚实”的道理。由于孩子年龄小,必须把道理具体化、形象化、趣味化,孩子才能接受。所以,可利用故事,把做诚实人的道理寓于故事之中,使孩子明白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假和欺骗,应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 3、要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和愿望。如适时地给孩子添置玩具、图书及彩笔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只要是合理的,家庭又是力所能及的,是会得到满足的。这样可避免孩子因需要不能满足而把别人的东西随便拿回来而又不告诉家长和小朋友的情况。 4、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当发现孩子有不诚实的言行时,要采取细致、耐心的方法,冷静地听听孩子的想法,分析原因,对症下药,切不可急躁、粗暴,甚至施加压力,进行打骂、体罚等,这样只会适得其反,造成孩子为了躲避责罚打骂而说谎。 5、制定一些规则并严格要求。如: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带回家,没有得到别人的同意,不可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借了人家的东西要及时归还,有了错要勇于承认,凡是答应别人的请求就一定要想方设法去做好等。这些规则一经提出就要严格执行,不能朝令夕改,并要重视克服“第一次”出现的问题。对执行规则,家长要态度坚决,严格要求,切不可迁就、姑息。 6、
成人要以身作则。孩子好模仿,他们时时刻刻都在观察模仿成人的行为,因此家长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凡是答应孩子的事就一定要兑现。如因情况有变或因其他原因兑现不了,也要向孩子说明情况,解释清楚,表明不是有意骗他。要孩子做诚实的人,家长必须首先做到待人诚恳,不说假话,不夸大成绩,也不掩饰错误。家长用这样的言行做孩子的榜样,有利于孩子逐渐形成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品质。 道德教育的三个密切关系 17岁的马笑是一个成绩优秀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他出生在农村,曾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高中。虽然家境贫寒,但父母却尽可能地满足他的零用钱。马笑怕被同学讥笑为“傻帽”、“土包子”,花钱常常大手大脚。后来,他又将手伸向了同宿舍的同学,先后多次盗窃同学的现金及实物,并两次利用晚自习时间将学生的自行车偷走变卖,所得赃款均被挥霍。一天夜里,他又溜进了校园商店,从钱箱里偷得现金150元,在准备逃走时,被店主发觉。马笑顺手拿起店内一把菜刀,喝令店主不得呼叫,随后匆匆逃走。可是,马笑还是因为抢劫罪被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王先生夫妇俩都是普通工人,他们一直为小时候由于家庭条件不好没能上大学而感到遗憾。他们的儿子小强上初中二年级,学习成绩在班里始终名列前茅。听说从网上可以学到许多知识,夫妇俩便省吃俭用,花了几千元为孩子买回一台电脑,并安装了宽带。小强对电脑似乎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兴趣,放学一回到家就关起门摆弄电脑。王先生夫妇俩见儿子如此爱学习,心中暗暗欢喜,他们在家里从不大声说话,生怕影响了孩子。可是有一天,夫妻俩惊异地发现警察来到家里……因为小强利用网络进行诈骗。
上面的两个案例很值得父母们深思。生活中父母们常常会苦恼地说:“现在的孩子真难教育,一心一意地为了他们的成长,几乎要什么给什么,可是却太令我们失望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为什么成绩优异的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摔了大跟头,甚至一步步走向深渊? 研究发现,出现上述现象,与父母们在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方面存在的三个分离有密切关系。所谓三个分离,是指德智分离、义利分离、知行分离。 在父母们看来,孩子的分数是最重要的,只要孩子学习好,就一切都好,万事大吉。至于孩子的品德如何、思想状况如何,父母们关注得较少。有的父母甚至对孩子说:“品德不好是小事,也没人检查;学习不好可是大事,将来考试要吃大亏的!”因此,我们会发现,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甚至80年代,犯罪的青少年大多是文化层次较低的人。进入了90年代以后,在犯罪的青少年中,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却越来越多,甚至出现了高智商犯罪、高新技术犯罪,这便是德智分离的道德教育造成的后果。 还有的父母认为市场经济下的教育就是利益的教育、竞争的教育,所以,在家庭教育中只注重对孩子讲利益、讲竞争,忽视了诚信、义务、合作等良好品德的培养。我们有时会看到一些青少年因为考试失败而自杀,因为言语不合杀死同龄伙伴,甚至为了一点儿小利益而图财害命,这便是义利分离的道德教育造成的后果。 有时候,当我们与孩子讨论道德准则时,会发现他们几乎各个口若悬河。他们知道考试作弊不道德、随地吐痰不卫生、乱扔垃圾有碍环境、不关水龙头浪费资源等等,但是轮到自己却难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这便是知行分离的道德教育造成的后果。
一个人是否能成才成功,智力因素往往仅占20%,而另外起作用的80%却是人格因素。良好的品德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忽略了品德培养和健康人格的构建,就容易出现上面列举的现象,也会使一些智力优秀的人成了“歪才”、“邪才”。 因此,建议父母们在关注孩子的智育以及教会孩子市场竞争法则的同时,也要特别关注道德教育中的“三个分离”现象,从道德习惯入手,在教育孩子成才的同时要教育孩子成人,因为成人比成才更重要。 办PARTY,让孩子学习当家作主 办PARTY不一定要吃吃喝喝,也不一定要特定形式,邀请孩子的三五好友一起到家里来作客,让孩子试着当一个称职的小主人,你将会发现孩子惊人的成长! 提到要帮孩子办PARTY,大部分家长的第一个反应多半是:那多费事啊!况且,这大多是西方人的传统,一般的家庭很少会特地帮孩子举办PARTY!不过,随着文化的交流,PARTY在台湾的社会已经越来越普遍,除了一些特定族群外,青少年们甚至再向下延伸到一般家庭,也越来越喜欢办PARTY! 人际关系靠PARTY加分 研究家庭与亲子关系的罗文乔表示,在美国,相当时兴为孩子举办PARTY,办PARTY不一定是我们印象中只是吃吃喝喝而已,PARTY的形式和主题可以自由的创造与发挥。罗文乔说,美国的家长很流行为孩子安排一种叫做「PLAY
DATE」的形式,简言之,就是两个小朋友的约会,彼此到对方的家里一起玩等。因此PARTY,不一定要邀请一大堆的人,可以视主题、场地甚至是心情而定。 由于现代家庭普遍少子,建议爸妈们不妨多让孩子参加PARTY,让孩子学习如何与其它小朋友互动,增加人际关系。如何和别人相处,孩子都需要靠着经验的累积,才能学习到最佳的技巧,但是现在的孩子玩伴越来越少,兄弟姊妹也不会太多,除了在学校之外,几乎没有什么机会学习团体互动的机会,因此,办PARTY便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学习机会。 解决冲突让孩子自己来 我的孩子会和别人抢玩具!如果邀请一群小朋友来家里玩,会不会把屋顶都掀了呢?」邀请邻居或是其它小朋友到家里来作客,爸妈最担心的或许还不是准备餐点的麻烦,而是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和其它小朋友因为抢玩具或是其它原因而情绪失控,甚至哭闹或是打架。罗文乔表示,从儿童社会行为发展来看,如果孩子年龄尚小,的确不适合为他们举办个人PARTY,因为4岁以下的孩子仍以自我中心为主,只会关心自己的事情,因此要他们理解分享或是一起玩,可能会比较困难。当孩子4岁以后,爸妈可以试试看帮孩子举办小型的PARTY,开启孩子团体生活的大门。 当然,孩子的聚会多多少少都难免会有所冲突,但是爸妈们倒不用急着介入!由于孩子解决冲突的能力也是靠经验累积的,毕竟,这是属于孩子的PARTY,让孩子不再一个讯息的接收者而去试着当个主控者,当个主人,这对孩子的成长绝对有正面的帮助。 动脑动手
身心健全发展 其实,帮孩子举办PARTY,除了直接提升孩子人际相处的智能外,在举办PARTY的过程,比如要邀多少人,要准备多少餐具这是要孩子动脑思考的,直接的启发孩子数学方面的智能;又如带活动,学习当小主人,则是对孩子的语言发展与肢体动作有相当大的帮助。罗文乔表示,为孩子办PARTY,就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动脑,而不是帮孩子全部都准备好,纯粹吃吃喝喝而已!罗文乔提醒爸妈,办PARTY不一定要吃吃喝喝,也不一定要有特定的形式,这些都可以请PARTY的小主人自己来想一想,这样子对孩子的帮助可是更大唷! 孩子当家成长看得到 目前国内有许多的PARTY场所,如快餐店的生日PARTY等等,其实这些在国外是相当少见的,罗文乔解释,毕竟办PARTY的主角是孩子,而坊间现成的PARTY会议几乎有已经安排有固定的形式,也有大哥哥或是大姐姐来带领活动,其实对孩子的帮助相当有限!PARTY是让孩子学习做主的最佳机会,因此爸妈们其实不用太在意PARTY的形式,重要的是你给了孩子多少自主的空间,当你留的空间越大,孩子的成长将更多! 别错过亲子交流的良机
寒假比暑假短得多,还要经历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因此,要求孩子心无旁骛地钻到书本里系统地学习,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很难做到。作为一名教师,我建议家长寒假期间在监督孩子完成假期作业的同时,在培养孩子的心理状态、亲子感情、学习兴趣方面多下点功夫,这比多学一点知识更重要。 春节期间亲友聚会,迎来送往,一些父母往往把这作为孩子学习的不利因素而大伤脑筋。其实,这也是孩子接触社会的大好机会。得体的接人待物、来自亲友的称赞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频繁地社会交流能帮助孩子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如果这期间接触到亲友中一些比较“成功”的孩子,更要抓住机会为他们树立身边的榜样,培养上进的动力。家长要尽量和孩子多谈谈他感兴趣的人和事,在交谈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寒假也是亲子交流的黄金时机。暑假虽长,但孩子放假大人上班,而且天气炎热。寒假就不同了,孩子放假期间,大人也要休春节长假,父母与孩子一起准备过年,拜访亲友,观看节目。我教过的很多孩子都对我说过,和暑假比起来,他们更喜欢寒假。作家长的也要体谅到孩子的这种期望,不要自顾自地忙活,而忽略了孩子对自己的需要。不如让孩子参与进来,让孩子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我是这个家庭的一员”,“这个家需要我”,这样更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当然,期末考试成绩的好坏也会影响到家长和孩子在寒假中的心情。对于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孩子,家长不要一味指责,让孩子在压抑中迎来新的一年。我认为,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失利的因素,并指导孩子进行积极地调整,再利用“新年新气象”的氛围,帮助他树立信心,重新开始。家长自身要尽量避免尖锐、苛刻的刺激话语,采用平等、缓和的语气和孩子交流。
百人百性,家长一定要抓住孩子的个性特点,投其所好进行假期指导。不考虑寒假的特点,不考虑孩子的心理需要,在春节的热闹气氛中把他整天按在书桌前,反而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对新学期的学习产生不利影响。[家长应该懂得的育儿知识跟孩子沟通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