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1.82 KB
- 2023-04-08 14:31:01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咬文嚼常“循环往复”质疑2013年7月30日《杂文报》第7版《斩断黑段子的魔爪》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可是黑段子就在你的手上,嘴里,一传十,十传百,循环往复,不就成了“天下皆知”。有些人还为此乐此不疲,好像自己转发的黑段子越多,就越显示出自己见多识广似的。这段文字中的“循环往复”用得不准确。“循环往复”形容事物周而复始、来回往复或似螺旋式前进的变化发展状态。例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如果黑段子按“循环往复”的方式传播,是不可能“一传十,十传百”,不久成了“天下皆知”的。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赵永成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祖居长安下杜樊乡,因称"杜樊川”。唐文宗大和进士,又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为弘文馆校书郎,任江西、宣歙观察使
幕和淮南节度使幕,后入朝为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曾任黄州、池州、湖州等地刺史,任为考功郎中.知制诰,官终中书舍人。与李商隐齐名,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咏史诗的成就颇高,其中多有诗人深沉的历史感慨。有《樊川诗集》。相关知识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七言诗,包括七言绝句和七言律诗,简称七绝和七律。七言诗的以五言诗的基本平仄格式来讲,变成七言诗就成了这样: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格式,就是在五言句子的前面加上两个字,这两个字的平仄,要与该五言句子前两个字的平仄相反。这也就是七言绝句的一种格式。在实际运用上,七言诗的第一个字,平仄要求不严格,平仄两可。举例:水光澈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其二)》團同胃圄胡骑(ji)潇湘(xiNoxiang)菰米(gii)••••莓苔(m&tai)樊川(fdn)••••••
寺曲念血F“宀”读mian,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像房子之形。一般不独立成字,仅作部首用。在汉字中,凡由“宀”组成的字大都与房室有关,如“宫”“室”“家”“宅”“寝”等。早雁文本阅读《早雁》,回答下面的问题。【鉴赏诗歌的意境】首联从哪几个方面展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从情态、环境、动作到声音展现出一幅边塞惊雁的活动场景。仲秋塞外,广漠天地,正在云霄展翅翱翔的雁群忽然遭到胡骑的袭射,立时惊飞四散,发出凄厉的哀鸣。2.【鉴赏诗歌的技巧】(1)本诗描写的是早秋时节在“胡骑”入侵情境下离散的大雁,它们四散飘飞,哀鸣阵阵,流离失所,寄身江南。第二联描写大雁飞过皇宫的“孤影”与叫声,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最显杜牧诗歌功力,你认为有哪些妙处?请简要赏析。(3)这首诗在结构安排上有什么特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
结合诗句进行分析。答案:(1)将孤雁哀鸣与皇宫求仙偷安享乐形成对比,突出主题。由于胡骑占据边疆,百姓流散漂泊、无家可归,可统治者不问百姓生死,竟然求仙祈求不老,歌舞升平。这样写有警示统治者关注边疆安定,安抚边疆百姓的意味。(2)①借古讽今(运用典故),借汉代仙掌、长门讽喻晚唐朝统治者无力拯救百姓的现实。②绘形绘色绘声,月明灯暗本已清冷,孤影尤为形单影只,忽闻数声哀鸣更显凄凉。③动静结合,“仙掌”“长门”“月”“灯”等静景与“影过”“声来”等动景相互映衬共塑凄凉之境。(3)在结构安排上,诗人采用了虚与实结合的方法,很好地传情达意。首先,前四句实写大雁遭到射杀时四处惊散,仓皇逃命,悲哀南飞的景象;后四句则为诗人想象之境。由实转虚,前后承接十分自然。其次,是以字面的虚来写字里的实,也就是说,全诗写大雁的情状与活动是虚,写人民的苦难才是实;写对大雁的同情与劝慰是虚,写对百姓漂泊无依、无家可回的同情是实。这样以虚写实,虚实交错,增加了诗的意蕴与内涵,也给人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3・【鉴赏诗歌的情感】所谓“诗言志”,请联系诗句谈谈杜牧依托“早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案:诗歌前四句通过“早雁”惊飞四散、孤影哀鸣的悲凄境遇,反映了回纥部族南侵给中原带来的灾难,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对唐朝统治者无能的讥讽;后四句借劝说“早雁”留守潇湘,莫回中原以免受战争之苦,表达了对蒙受战乱的人民的同情和对国泰民安的向往。
究励前人在评论这首诗的抒情的手法时说,“早雁”即抒情主人公自己,早雁的形象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答案:不同意,本诗采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诗中的早雁是被外虏冲散、流离失所、欲归不得的边民形象,本诗表现了诗人对边地人民的关切和同情。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文本歼祓阅读《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回答下面的问题。1.【鉴赏诗歌的技巧】(1)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妙处?请作简要分析。(2)请问诗人是怎样展现广阔而深远的骊山全景的?(3)本诗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现主旨?答案:(1)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一方面,是以高速卷起“红尘”的日夜奔驰,送来荔枝的“一骑”,挥汗如雨,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则是得到新鲜荔枝的贵妃,嫣然一笑,乐不可支。两相对照,蕴含着对骄奢淫逸生活的无言谴责。III(2)诗人从长安“回望”的角度来写,犹如电影摄影师,在观众
面前先展现一幅广阔深远的骊山全景。从大到小,从外到内几个镜头特写。几个镜头似乎互不相关,却暗藏着诗人精心安排的悬念。(3)本诗以小见大,从进贡荔枝这一看似小事的角度出发,表达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深沉思考。1.【鉴赏诗歌的语言】(1)请赏析“次第”"红尘”两词的妙处。(2)吴乔《围炉诗话》说:“诗贵有含蓄不尽之意,尤以不著意见声色故事议论者为最上。”你认为本诗的含蓄体现在何处?试举一例作简要分析。答案:(1)“次第”是"依次”的意思,山门被守门者早早地打开,等候运送荔枝的专使的到来,可见唐玄宗对运送荔枝一事的极为重视,从而表现唐玄宗的荒淫和杨贵妃的骄逸。“红尘”写出了专使运送荔枝速度的飞快,使得地面尘土飞扬,目的是为了保证荔枝的新鲜。两个词语同时揭示主题,一“唱”一“和”,杜牧可谓炼字如神。(2)诗不直接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是知道的。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既揭露了皇帝为讨宠妃欢心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
题乌江亭文本科篠阅读《题乌江亭》,回答下面的问题。1.【鉴赏诗歌的技巧】《题乌江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答案: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从大处着眼,直接议论,直抒胸臆。2.【鉴赏诗歌的情感】⑴对项羽的选择,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2)这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表达了什么观点?答案:(1)作者认为项羽自刎乌江不是英雄所为。“包羞忍耻是男儿”,在作者看来,只有能“包羞忍耻”以图东山再起才是英雄所为。(2)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若要成就大事就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应为一时失败所挫。其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具有积极意义。归纳轴會》人们历来认为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一语,表现了他的高尚气节,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答案:不赞同。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
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釆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拓展阅读王安石的《叠题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思考问题:杜牧和王安石的这两首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之作,其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但都能言之成理。你认为哪一首更好?为什么?答案:①杜诗好。杜诗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好男儿应包羞忍辱,永不言败。凭着胸怀壮志的江东子弟,是完全可以东山再起的。全诗格调昂扬乐观,积极向上。②王诗好。王诗冷静客观理智地思考了当时的形势,指出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是历史的必然,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限时磨砺饨力提材一、基础训练1・下面诗词是后人对项羽的评价,对其表示同情肯定的一组是(D)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②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③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
来?(王安石)④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①是对项羽自刎的批判,③是对项羽穷兵簇武的批判。二、课外赏析2.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齐安郡晚秋①杜牧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雨暗残灯棋散后,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注:①齐安郡,即黄州。此诗为杜牧受权贵排挤,谪任黄州刺史时作。(1)颔联和颈联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概括。答:(2)尾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答答案:(1)颔联中诗人游山赏水,吟啸抒怀,闲适自得;颈联中
雨夜人散,酒醒闻雁,诗人倍感孤独寂寞。(2)对比。诗人以当年英雄在赤壁争雄和如今只有蓑翁坐此钓鱼进行对比,用以表达自己虽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却遭人排挤,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过华清宫绝句(其二)杜牧新丰①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②探使③回。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注:①新丰,地名,在陕西潼县境内。②渔阳,在今河北省境内,当时属安禄山管辖。③探使,皇帝派使者探安禄山反否,使者受安禄山贿赂,言禄山不反。(1)第四句中“破”字炼字精确而语意深沉。古乐舞曲有“入破”一词,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深刻含义?(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答案:(1)用来指唐玄宗和杨贵妃荒淫享乐,招致安禄山
的叛乱,造成中原残破,国势衰微。(2)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荒淫享乐导致山河破败的无情谴责,借古讽今,以惨痛的历史鉴戒现实。三、语言运用4.仿照下面例句,写两个内容与句式相近的句子。例句: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能够产生激浊扬清、清雅脱俗的精神力量;①阅读杜牧的《阿房宫》②阅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答案:(示例)①(阅读杜牧的《阿房宫赋》,)可以充分认识到奢侈浪费、荒淫无度的危害(或:可以充分感受到一个正直文人忧国忧民、旷世济俗的情怀)。②(阅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能够体会诗人那种“茅屋破漏堪忧虑,百姓饥寒更挂牵”的伟大精神。5•“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一句,情景相融,请你将它扩展为一段话。答
答案:(示例)还是春光烂漫、百花吐艳的季节,还是花木扶疏、桃柯掩映的门户,然而,使这一切都增光添彩的人却不知何处去,那位伫立桃柯下的不期而遇的少女,曾凝睇含笑,含情脉脉,而今只剩下门前一树桃花仍旧在春风中凝情含笑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9言情词三首含解析
- 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6边塞战争诗四首含解析
- 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单元过关检测卷(二)含解析
- 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四单元单元检测(广东)含解析
- 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3柳永词二首含解析
- 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4讥时咏史散曲二首含解析
-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系列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自我小测登临词二首含解析
-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系列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自我小测柳永词二首含解析
-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四单元第22课张可久散曲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