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54 KB
- 2023-04-08 14:31:01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咏物祷四耆“目前的当务之急”?《陕西老年报》曾刊有《杜鹃花如何应对夏季高温》一文,其中说:“要使这些杜鹃花安全越夏,目前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做好降温增湿的工作。”句中“目前”和“当务之急”连用,值得商榷。“目前”即当前、眼下,指说话的时候。当,即当前;务,即必须。“当务之急”前加上“目前”显然语义重复。摘自《咬文嚼字》2013年合订本,作者:王心言课前积—祀顾况(725—814),字逋翁,苏州(今属江苏)人,唐肃宗至德二载(757)登进士第,曾为校书郎、著作佐郎,贞元初,因作诗嘲讽权贵,贬为饶州司户。曾至崂山受道箓,后传其隐居于茅山,自号华阳真人。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郡望昌黎(今属河北),后人称为“韩昌黎”o幼孤,由兄嫂抚养。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历任宣武军董晋、武宁军张建封二幕府节度推官,十八年授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因得罪当权者,贬为阳山(今属广东)县令。元和元年(806)召为国子博士。后曾任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等职。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讨淮西有功,迁刑部侍郎。十四年,因上书谏宪宗迎佛骨事,贬为潮州刺史。穆宗即位,召为国子祭酒。后历任兵部
侍郎、京兆尹、吏部侍郎。长庆四年(824)十二月卒于长安寓谥号“文”,人称“韩吏部”“韩文公”o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贞元九年(793)登进士第,又登博学宏词科,授太子校书,迁监察御史。曾与柳宗元等参加王叔文集团革新活动,失败后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后历任连州、夔州、和州刺史。入朝为礼部郎中,复出为苏州.汝州、同州刺史。又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世称刘宾客。官终校检礼部尚书。刘禹锡与白居易齐名,白称刘为“诗豪”,两人合称“刘白”。其诗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格律精切。仿民歌而作的《竹枝词》,在唐诗中别具一格,影响较大。杜荀鹤(846-904),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域(今安徽石台)人。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但时局危乱,未得官职便还旧山。天占元年(904),朱全忠奏其为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遇疾,旬日而卒。(续上表)
顾况诗多以揭露现实黑暗为主,如《国》《公子行》。有《华阳集》。韩愈以诗文著称,其诗善于铺陈,好发议论,以古文章法句入诗,即“以文为诗”。其门人李汉编其遗文为《韩愈集》四十卷,今有《昌黎先生集》四卜卷并《外集》,《全唐诗》有诗十卷,三百余首。刘禹锡,有《刘梦得文集》。其仿民歌而作的《竹枝词》,在唐诗中别具一格,影响较大。杜荀鹤是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作平易自然,朴实明畅,清新秀逸。著有《唐风集》(十卷)。相关知识咏物诗的特点1・形似。要实写物的形态、色泽等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2.神似。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3・常用的表现手法有: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比喻、象征、对比、烘托、拟人、用典等。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他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他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著子规(zhu6)茎(jing)芍药(shdo)•••芙蕖(filqu)蓬蒿(hNo)■“豕”读shY,是个象形字,甲骨文的形体,横看像猪形。本义是猪,“豕牢”一般指猪圈。在古代,“豕”和“彘”指大猪,“猪”和“豚”指小猪。“豕”是个部首字,在汉字中,凡从“豕”的字大都与猪有关,自《说文》至一般的字典、均设立“豕”部。子规文本谢篠阅读《子规》,回答下面的问题。【鉴赏诗歌的意境】诗人笔下的子规有何特点?答案:从“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二句可知,古蜀君杜宇冤死已经很久了,但由他的魂魄所化的子规却长年啼叫,以致口中流血,令人闻而悲凄。故诗人笔下的子规有这样的特点:冤亡、积怨、啼血
2.【鉴赏诗歌的技巧】(1)“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一联,俗中见奇,翻出新意,说说此句“新”在何处。(2)这首诗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志?
答案:(1)此诗开始写杜宇化鸟,题材通俗,但这一联以反诘的语气发问,由鸟及人,写出了人世不平,表达了诗人愤世嫉俗之意,显得新奇感人,寓意深刻。(2)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表面写鸟,实际是由鸟及人,托子规以抒情,将人间的冤屈之多且无处消解的现实尽收笔端。想象奇特,寓意深刻:有同情.有愤懑、有讽刺、有无奈,暗含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葡萄文本呵篠阅读《葡萄》,回答下面的问题。1.【鉴赏诗歌的意境】、二句,诗人描绘了葡萄怎样的特点?答案:“半犹枯”说明葡萄还很柔弱,未完全复苏。“支离”说明葡萄杂乱攀络,需要照顾。2.【鉴赏诗歌的技巧】“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案:比喻。用“马乳”比喻成熟的葡萄,用“龙须”比喻葡蛊卷曲的藤蔓。这两句是诗人希望种葡萄之人能对这株葡萄多加培育,让它结出丰硕的果实。这样写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3・【鉴赏诗歌的情感】清代方世举的《昌黎诗集编年笺注》说:
“以新茎半枯高架复扶喻谪而复起,若须大食其报,尚需加意栽培也。”请根据以上提示,简要阐述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思想感情。答案:作者托物言志,用诗传情。“若欲满盘堆马乳,莫辞添竹引龙须”,既是对友人的安慰和鼓励,也是对自己的激励。他期待有报效朝廷的机会,希望重新被重用,以实现个人的抱负.志向。赏牡丹丈本斫读阅读《赏牡丹》,回答下面的问题。1.【鉴赏诗歌的意境】诗中选取了哪几种意象?各有什么特点?答案:诗中选取了芍药、芙蕖、牡丹等意象。芍药艳丽、妩媚,但是格调不高;芙蕖纯洁,但是寡情,孤芳自赏;牡丹国色天香,高贵富丽。2•【鉴赏诗歌的技巧】(1)“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写牡丹?(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运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牡丹?表现了牡丹什么特点?答案:(1)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芍药的艳丽、妩媚与芙蕖的洁净。但通过芍药妖艳而格调不高,芙蕖洁净而寡情,孤芳自赏对比烘托出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
(2)这句话用比喻的手法,从正面描写牡丹。“唯有牡丹真国色”,诗人把牡丹比喻为国中最美丽的女子,写出了牡丹的姿色远在诸花之上。突出牡丹的高贵富丽。2.【鉴赏诗歌的语言】有人认为“花开时节动京城”的“动”字用得妙,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答案:同意。“开花时节动京城”,没有说一个赞美的字,就一个“动”字,把人们为了赏牡丹而出现的万人空巷的景象描绘出来。这足见牡丹之美妙动人了。通过侧面烘托让人感受到花的美。所以“动”字用得妙。3.【鉴赏诗歌的情感】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案:表达了作者对牡丹高贵富丽的赞美.喜爱;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尽善尽美的理想人格的追求。诗人认为芍药格调不高、芙蕖缺情少趣,因而不感兴趣;而对既有外在姿态,又有内在气质的牡丹如此钟爱,可见牡丹花象征了一种尽善尽美的理想人格。刘禹锡几十年来所走过的人生道路,正是对这一理想人格的追求和实践。小松文本读阅读《小松》,回答下面的问题。
1・【鉴赏诗歌的语言】你觉得最能体现小松特点的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答案:“刺”和“出”。“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描绘出小松的外形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2.【鉴赏诗歌的技巧】从整体构思看,《小松》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略加分析。答案:托物言志。这首诗以“小松”喻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表现了诗人的凌云壮志。1.【鉴赏诗歌的情感】《小松》中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志?请结合作者的经历,作简要分析。答案:诗人出身微寒,才华出众,却报国无门,一生潦倒。诗中埋没于深草里的“小松”,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这首诗以刻画的“小松”形象,象征出身低微的士人不甘埋没,坚强不屈的精神,同时也批评“时人”的以身取人,目光短浅,趋炎附势。限时磨砺滋力提材一、基础训练1.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各句中的名句。
(1)《子规》一诗中“化用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悲凄的感情。(2)刘禹锡以“,”给予了牡丹高度的评价。(3)时人不识凌云木,o答案:(1)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2)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3)直待凌云始道高。二、课外赏析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子规吴融①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注:①吴融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⑴“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运用手法,突出了子规(杜鹃鸟)的悲惨命运。(2)从题材来说,这是一首诗,从作者的写作背景来看,
反映了他的心情。(3)从全诗来看,开头两句“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起到什么作用?试分析之。答:答案:(1)对举孤身飘荡、哀告无门(2)咏物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3)铺垫,这首诗歌吟咏子规,从子规的传说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故事,为下面抒发失意痛苦的心情作铺垫,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白云泉白居易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O(1)简要分析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答(2)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试简要分析。
解析:(1)诗人以“云自无心水自闲”自况,表面上写白云随风飘荡,舒卷自如,无牵无挂,泉水淙淙潺潺,自由流淌,从容自得,实际上正是诗人内心的独白。根据这层意思,可以看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特点。(2)诗人的思想情感是通过云水表现出来的,这是托物言志象征的手法。答案:(1)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不可耐的事务的仕人。他具有出世归隐的思想。(2)诗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金钱花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属U将。(1)咏物诗往往托物寄情,或托物言理。你认为这首诗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2)这首诗从哪些方面去描绘金钱花的?答
(3)诗人咏金钱花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你认为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值得称道之处?答案:(1)通过咏“金钱花”,表现了豪门地主贪得无厌、残酷无情的本性。(2)芳名、形状、寓意。(3)这首诗笔锋犀利泼辣,把冷峻的讽刺和深沉的愤怒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诗歌开头一句以赞赏的口吻写出了花的名称、形态、香气,引人注目。第二句写出花迎着阳光开放,娇美动人。从这两句看,诗人似乎只在欣赏花草,但三、四句读来,便知诗人匠心独运。后两句出言冷峻,似锋利的匕首,戳穿了剥削者的本性。三、语言运用5・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答:解析:作答本题应注意要求,要选用一个对象,使用拟人的修鋅,
句式和原句相同。在仿写时注意拟人要用词贴切,体现出拟人的特点,内容上要合理通顺,所选话题要两者有关联,如梅花、昙花都属植物,并且句子是完整的。注意“教导、提醒”后面的由实到虚的意义——学会坚强、不要张扬。明白了这些细节,即可仿写了。答案:(示例)溪流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不断穿行,意在告诉我们:学会追求;河流在一望无垠的大地上滚滚奔向大海,意在启迪我们:学会奋斗。6.以“蜘蛛结网”为话题,分别写出含褒义、贬义且语意完整的一句话,要求运用比拟的手法。蛛结网(1)褒义:像(2)贬义答案:(示例)(1)一丝不苟、有始有终,直到圆满完成(2)网住别人,同时也网住自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四单元单元检测(广东)含解析
- 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13柳永词二首含解析
- 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24讥时咏史散曲二首含解析
-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系列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自我小测登临词二首含解析
-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系列之《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自我小测柳永词二首含解析
- 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四单元第22课张可久散曲二首
- 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8杜牧诗三首含解析
- 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三单元单元检测(广东)含解析
- 高二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练习:7白居易诗四首含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