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00 KB
- 2023-04-09 14:30:02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2《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教案(苏教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目标1)通过杜审言的作品初步了解羁旅怀乡类诗的写作风格。教学重难点重点:目标2难点:目标1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背诵余光中的《乡愁》,由此导入本课。二、知人论世:杜审言:唐代诗人。字必简,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杜甫在诗法上颇受其影响,曾自豪的宣称“吾祖诗冠古”。高宗咸亨进士,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晚期和沈佺期,宋之问相唱和。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创作背景:创作背景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杜审言在公元670年(唐高宗咸亨元年)中进士后,仕途失意,一直充任县丞、县尉之类小官。大约公元689年(武则天永昌元年)前后,他到江阴县任职。此时他宦游已近二十年,诗名甚高,却仍然远离京洛,在江阴这个小县当小官,心情很不高兴。在江阴县任职时,杜审言与陆某是同郡邻县的僚友。他们同游唱和,可能即在其时。陆某原唱应为《早春游望》,内容已不可知。此诗是杜审言为唱和而作。三、诵读诗文: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找准情感。2)个体范读,教师纠正。3)教师或录音范读。四、整体探究阅读:(1)解题:明确:按照别人的诗题、诗意或诗韵来写诗叫“和诗”晋陵,今江苏常州。陆丞,姓陆的县丞,县令的辅佐官。《早春原望》是陆丞原诗的题目。(2)本诗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哪句话可以体现出来?
明确:思乡之情,“归思欲沾巾”(3)找出前三联中与“思想之情”相对应的词语,并分析其作用。明确:(独),宦游人,(偏)惊,新“独”强调唯有自己是宦游的外地人。说明自己做客他乡为下文抒情做铺垫。“惊,新”体现出作者对周围环境的陌生;“偏”强调只有自己有此感受。(4)中间两联是写景的句子,概括一下这是一幅怎样的江南春景图?并赏析其中“出,渡,催,转”这四个动词好在哪里?明确:春意盎然,鸟语花香。“出,渡”化静为动,“云霞”“梅柳”乃常见之物,并不新奇,可诗人将原本不易察觉的物候迁移贴切传神的展现在读者眼前,使人仿佛感受到春天的脉搏和动感。化平凡为神奇,把熟悉的境界转化为令人惊讶的新境界。“催”字,突出了江南二月春鸟一声紧似一声欢鸣的特点。且用拟人的手法赋予客观事物“淑气”以人的情态,表现了春气之暖,之浓,之生机勃勃。“转”化静为动,将细微的环境变化春天的盎然生机展现在读者面前。四个动词使语言更加生动。五、课堂小结:“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这就是所谓“羁旅诗”,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的无尽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阅读这类诗,要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