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06 KB
  • 2023-04-09 14:30:09 发布

语文选修唐诗宋词苏教版9水龙吟教案

  • 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教案教材分析这是一首咏物词。张炎《词源》云:"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一段意思,全在结句,斯为绝妙。"苏轼这首《水龙吟》,不仅在咏物方面"压倒今古"(张炎《词源》),而且"和韵而似原唱"(王国维《人间词话》),其词心词境不惟迥出时人,直使后人难能为继,因而值得我们特别注意。此词约作于元丰四年(1081),苏轼45岁,正谪居黄州。苏轼与章质夫苏东坡贬谪黄州时,其好友章质夫曾写《水龙吟》一首,内容是咏杨花的。因为该词写的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达到了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因而受到当时文人的推崇赞誉,盛传一时。苏东坡也很喜欢章质夫的《水龙吟》,并和了这首《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寄给章质夫,信云:”……柳花词妙绝,使来者何以措词!本不敢继作,又思公正柳花飞时出巡按,坐想四子闭门愁断,故写其意,次韵一首寄去,亦告不以示人也。"特意告诉他不要给别人看。章质夫慧眼识珠,赞赏不已,也顾不得苏东坡的特意相告,赶快送给他人欣赏,才使得这首千古绝唱得以传世。教学目标:1、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沉挚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2、通过对苏轼词与晏欧词、柳永词和张先词的比较,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3、能够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教学重点难点初步了解苏轼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教学方法诵读法以读代讲品味词的意境学案导学课前准备课本学案课堂笔记课时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我所知道的苏轼及其诗歌”资料搜集,以诗词为证,说出“我所知道的苏轼”,经典名句要会背诵默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诵读章质夫的“杨花词”,整体感知大意。词文: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点画青林,谁道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霏琼缀。绣床旋满,香空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吹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前人评价章词“曲尽杨花妙处”(魏庆之《诗人玉屑》),请说说章词写出了扬花的哪些妙处。(章词细腻地写出了杨花之形态(飘坠、轻飞乱舞)、杨花之神态(闲趁、静临、傍珠帘)、杨花之“闯入”人间的状态(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毯无数)等。可以说写得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本文是一首和词,仔细品评苏轼的这首词,反复诵读,体会与章词相比苏词有哪些新妙之处。1、初始文本,找学生读诗词解决字词障碍2、对比朗读,评析谁朗读得更好。(一男生、一女生诵读)3、他们读得怎么样?应该是什么样的感情?一一低沉、凄凉,声调曲折有致4。再找一同学起来试读,注意把握词的情感。找同学评价,演示5、教师范读,找同学评价,共同修改。6、一起背诵,背诵的时候争取眼前能浮现出词中的景象。7、自读文本分析本文的意象描写,整体感知本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杨花一一似花非花,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随风万里写杨花飘忽不定的际遇和不即不离的神态,作者借“抛家傍路”的杨花,化“无情”之花为 “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复赋物”,幽怨缠绵而又空灵飞动地抒写了离愁。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1、为什么说“杨花”“似花还似非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一一自由回答一一教师总结明确:“似花还似非花”:杨花即柳絮。看着柳絮像花又毕竟不是花,所以就任凭她坠落,也没有人怜惜她。点明了杨花的性质和命运。艺术手法上显得很“抽象”,但仔细品味琢磨,这“抽象”超出了具体形象,一语道出了柳絮的性质。一般来讲,艺术要求用形象反映事物。而苏东坡却“反其道而行之”,匠心独运,以“抽象”写出了非同反响的艺术效果。因此,在艺术描写上,“抽象”有“抽象”的妙用。2.为什么“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学生讨论一一自由回答一一教师总结因为她又“似花”,抛在家门口,弃在路旁边,所以杨花看似无情,仔细想来,却也有她的愁思。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这里反用其意。思:心绪,情思。点出了杨花看似无情,其实也是满怀愁思。3、结合下面六句分析为什么说杨花满怀愁思呢?学生讨论一一自由回答一一教师总结这六句有三层意思:一是把被愁思萦绕的柔肠拟作随风飘荡的柳条;二是把被春梦缠绕、欲开还闭的娇媚的双眼拟作新生的柳叶;三是化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意,把梦中万里寻郎却被莺声啼醒的思妇拟作随风翻飞的杨花。作者大胆驰骋想象,将抽象“有思”杨花,化作了具体有生命的人一一一位春日思妇的形象。她那寸寸柔肠受尽了离愁的痛苦折磨,她的一双娇眼因春梦缠绕而困极难开。此处明写思妇而暗写杨花的“有思”。4、如何理解“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学生讨论一一自由回答一一教师总结此几句写杨花的归宿。寻一寻杨花的遗踪,只见一池被打碎了的浮萍,原来在‘三分春色'中,大部分杨花委于尘土,只有一小部分落入水中,其命运正与梦郎不得的思妇一样凄凉。二分尘土,与上片的“抛家傍路”相呼应;一分流水,与上文的“一池萍碎”相应。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与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顶峰。5、“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在全文中的作用?学生讨论一一自由回答一一教师总结画龙点睛。情中景,景中情,总收上文,深化主旨,既干净利落,又余味无穷。词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是离人的泪似的杨花,还是杨花般离人的泪。虚中有实,实中见虚,总在虚实之间,似与不似之间,盖“不离不即也”。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1、与其好友章质夫写的《水龙吟》相比苏轼的《水龙吟》写杨花另辟新境,反复诵读,体会与章词相比其新妙之处。苏词从“惜”字生发,写出了杨花之态(抛家、坠:飘落无归)、杨花之神(“萦损”句)、杨花之魂(“梦随风”句)、杨花之归宿(下片),篇末“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实为显志之笔,总收上文,既干净利索,又余味无穷。A.比原作立意更高。原作毕竟不离咏物诗之原意,苏轼写物而不黏滞于物,予杨花以生命,主观抒情色彩更浓,更为幽怨缠绵。将原作从“以形写神”提到“离形得似”的地步。B.构思奇妙,从虚处着笔,虚实结合。以惜春、惜别的感情为统率,以物拟人,从“似”与“非似”两个角度来写,通过一系列奇思妙想,达到“离形得似”的地步,极尽缠绵缱绻之致。2、当堂背诵并默写这首词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1、背诵并默写这首词2、完成《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的学案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学案教学目标:1、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苏轼词清新明快、沉挚深永、雄壮超脱、奔放流转的艺术风格。2、通过对苏轼词与晏欧词、柳永词和张先词的比较,了解苏轼词“新天下耳目”的特色。3、能够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宋词豪放和婉约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能通过本专题的学习,初步了解北宋前期词以婉约风格为主流、以闲情和离愁别恨为主旨的艺术风貌。教学重点难点初步了解苏轼词风,赏析词中的意境。教学方法诵读法以读代讲品味词的意境学案导学课时分配1课时一、.课前预习1、检查“我所知道的苏轼及其诗歌”资料搜集,以诗词为证,写出“我所知道的苏轼”2、苏轼经典名句默写。二、课内探究1、为什么说“杨花”“似花还似非花”?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为什么“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3、结合下面六句分析为什么说杨花满怀愁思呢?4、如何理解“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5、“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在全文中的作用?三课后练习与提高1、诵读章质夫的“杨花词”燕忙莺懒花残,正堤上、柳花飘坠。轻飞点画青林,谁道全无才思。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霏琼缀。绣床旋满,香空无数,才圆却碎。时见蜂儿,仰粘轻粉,鱼吹池水。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前人评价章词“曲尽杨花妙处”(魏庆之《诗人玉屑》),请说说章词写出了扬花的哪些妙处。 2、以本词为例试填一首咏物词,要求表达一种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附学案参考答案《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学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捡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欲把西湖比西子,淡装浓抹总相宜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解与月徘徊.课前预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梦里青春可得追?欲将诗句绊余晖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课内探究1、“似花还似非花”:杨花即柳絮。看着柳絮像花又毕竟不是花,所以就任凭她坠落,也没有人怜惜她。点明了杨花的性质和命运。艺术手法上显得很“抽象”,但仔细品味琢磨,这“抽象”超出了具体形象,一语道出了柳絮的性质。一般来讲,艺术要求用形象反映事物。而苏东坡却“反其道而行之”,匠心独运,以“抽象”写出了非同反响的艺术效果。因此,在艺术描写上,“抽象”有“抽象”的妙用。2.因为她又“似花”,抛在家门口,弃在路旁边,所以杨花看似无情,仔细想来,却也有她的愁思。无情有思:言杨花看似无情,却自有它的愁思。韩愈《晚春》诗“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漫天作雪飞。”这里反用其意。思:心绪,情思。点出了杨花看似无情,其实也是满怀愁思。3、这六句有三层意思:一是把被愁思萦绕的柔肠拟作随风飘荡的柳条;二是把被春梦缠绕、欲开还闭的娇媚的双眼拟作新生的柳叶;三是化用唐金昌绪《春怨》诗意,把梦中万里寻郎却被莺声啼醒的思妇拟作随风翻飞的杨花。作者大胆驰骋想象,将抽象“有思”杨花,化作了具体有生命的人一一一位春日思妇的形象。她那寸寸柔肠受尽了离愁的痛苦折磨,她的一双娇眼因春梦缠绕而困极难开。此处明写思妇而暗写杨花的“有思”。4、此几句写杨花的归宿。寻一寻杨花的遗踪,只见一池被打碎了的浮萍,原来在'三分春色'中,大部分杨花委于尘土,只有一小部分落入水中,其命运正与梦郎不得的思妇一样凄凉。二分尘土,与上片的“抛家傍路”相呼应;一分流水,与上文的“一池萍碎”相应。至此,杨花的最终归宿与词人的满腔惜春之情水乳交融,将咏物抒情的题旨推向顶峰。5、画龙点睛。情中景,景中情,总收上文,深化主旨,既干净利落,又余味无穷。词由眼前的流水,联想到思妇的泪水,又由思妇的点点泪珠,映带出空中的纷纷杨花。是离人的泪似的杨花,还是杨花般离人的泪。虚中有实,实中见虚,总在虚实之间,似与不似之间,盖“不离不即也”。三课后练习与提高1、章词细腻地写出了杨花之形态(飘坠、轻飞乱舞)、杨花之神态(闲趁、静临、傍珠帘)、杨花之“闯入”人间的状态(春衣、雪沾琼缀。绣床渐满,香毯无数)等。可以说写得形神兼备、笔触细腻、轻灵生动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