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3 MB
  • 2023-04-08 14:31:06 发布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 第2课 李白诗四首(含答案)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案:第一单元第2课李白诗四首(含答案)             对应学生用书P5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生于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后随家人一起迁居于绵州彰明(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李白自言“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青年时期出蜀漫游,天宝元年(742)奉诏入长安,供奉翰林,但因得罪权贵而被“赐金放还”。李白生当盛世,渴望建功立业,有着强烈的“济苍生”“安社稷”的人生理想。他的诗想象奇特、风格豪放飘逸,被后人誉为“诗仙”,是我国诗歌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李太白集》。《梦游天姥吟留别》 唐玄宗天宝元年,由于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奉诏来到京城长安。他本以为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但玄宗只把他看做词臣,并不重用。李白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京城权贵,受到排挤,一年后便被赐金放还,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就此破灭。本诗是李白将离开东鲁南下吴越时所作。《哭晁卿衡》 晁卿衡,即晁衡,原名阿倍仲麻吕,日本人。唐开元五年(717),日本国遣使来朝。使臣在长安期间,主要研习儒家经典。晁衡是其中著名的一位,但学成后并未立即回国,而是留唐做官,与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天宝十二载,晁衡返日探亲,途中遇大风,传言被溺死。李白作此诗哀悼他。《丁都护歌》 云阳(今江苏丹阳)地近太湖,官吏驱民把开采的石料通过运河运往中原供园林建筑之需。由于逆水运行,船工拖船而上的艰苦可想而知。李白目睹实际情景写下了这首反映纤夫悲苦的诗。《越女词五首(其三)》 诗人很年轻就有“安社稷,济苍生”的宏愿,为了实现理想,诗人远游求仕。作者根据途中见闻,写下了这首诗。古体诗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 ,是和近体诗相对的诗体,产生较早。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各体,后世使用五言、七言的较多。用字没有一定的平仄要求,押韵比较自由,可以句句押韵,可以隔句押韵,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几句一换韵,从使用对仗来说,可以全句用,可以半句用,也可以全不用。“古体诗”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唐代。唐人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受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这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后人沿袭唐人的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们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吟“吟”,是乐府诗的一种,属古体诗。“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是借“别”表明自己的态度与情感。             对应学生用书P51.天姥(mǔ)  2.瀛洲(yíng)  3.剡溪(shàn)4.渌水(lù)5.木屐(jī)6.殷岩泉(yǐn)7.水澹澹(dàn)8.訇然(hōng)9.晁卿(cháo)10.商贾(gǔ)11.磐石(pán)12.江浒(hǔ)13.芒砀(dàng)14.棹歌(zhào)15.佯(yáng)1.烟涛微茫信难求  信:的确,确实 求:寻找,寻求2.天姥连天向天横横:遮住3.势拔五岳掩赤城拔:超出,超过 掩:遮蔽4.脚著谢公屐著:穿屐:鞋,这里指为登山而特制的鞋5.迷花倚石忽已暝暝:昏暗6.栗深林兮惊层巅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战栗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震惊7.云青青兮欲雨雨:名词作动词,下雨8.虎鼓瑟兮鸾回车回:拉,驾9.仙之人兮列如麻列:排列10.惟觉时之枕席觉:睡醒11.且放白鹿青崖间且:暂且1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安:怎么 事:侍奉,伺候13.日本晁卿辞帝都辞:辞别,告别 14.两岸饶商贾商贾:商人15.万人凿磐石磐石:大石16.无由达江浒浒:水边17.掩泪悲千古悲: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悲18.见客棹歌回棹歌:摇着船,唱着歌 回:避开19.佯羞不出来佯:假装1.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2.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3.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4.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6.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7.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温馨提示:,不要把“度”写为“渡”,不要把“暝”写为“冥”,不要把“事”写为“侍”,不要把“苍”写为“沧”等。             对应学生用书P6一、阅读《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析技巧]1.诗人在描写眼中的天姥山和梦中的天姥山时,用“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等句子来形容,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收到了什么艺术效果?提示:诗人运用大胆的夸张手法和丰富的想象,使作品开头就展现出一幅亦实亦虚、亦真亦幻的“天姥图”,营造出一种神奇的意境。[悟情感]2.李白诗多用神话传说,想象奇特,富于浪漫色彩。《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代表作。请指出诗中描写神仙世界的诗句,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示:①诗中对神仙极乐世界的描写,包含两个层次:从“千岩万转路不定”至“水澹澹兮生烟”,写出了神仙世界的环境;从“列缺霹雳”至“仙之人兮列如麻”,写神仙自由自在、动人心魄的生活情态。② 诗人在梦中面对神仙世界的自由,联系现实世界的冷酷,在此寄寓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也是他对现实的暂时逃避和超脱。鉴赏指导……………………(技法点拨,触类旁通!)古诗歌思想情感类题目解答技巧诗言志,诗缘情。感情之于诗,如血液之于人体,如水分之于花草,它是诗歌的生命。鉴赏诗歌就应当从诗歌的意象出发,仔细体味诗中所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感。要准确解答分析古诗歌情感类题目,应该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设问方式(1)这首诗(或这几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比较两首诗,分析两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2.解答思路(1)交代清楚抒情方式(或表现形式)。(2)直接点明思想情感。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思想感情。3.答题模式这是一首什么诗,作者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五种主要情感情感具体类型忧国忧时  ①揭露统治阶级的昏庸腐朽,穷兵黩武。②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③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人民疾苦的同情。④昔盛今衰的感叹,借古讽今的情怀。⑤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②保家卫国的决心。③报国无门的悲伤。④山河沦丧的痛苦。⑤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⑥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人生感受  ①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②昔盛今衰的感慨。③借古讽今的情怀。④青春易逝的伤感。⑤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②思亲恋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恋。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3.结合全诗内容,简析并评价“世间行乐亦如此……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几句诗所表达的情感。提示:①“世间”两句,是作者在当时的社会矛盾里无可奈何的自我解脱。②“别君”句点题。③“且放”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旷达情怀,并为结尾两句作铺垫。④最后两句是“诗眼” ,揭示主题,显示了诗人对封建社会现实的憎恨,对自由乐土理想的追求,表现了诗人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二、阅读《哭晁卿衡》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赏形象]4.“征帆一片绕蓬壶”一句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提示:远征的船只像水中漂泊的一片小树叶,只有那片白帆让人发现船只只是在烟涛微茫的蓬莱仙岛一带缓缓绕行。[析技巧]5.“白云愁色满苍梧”一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提示:①“白云愁色”是拟人手法。②通过写白云有愁来抒发诗人自己之愁,将悲痛之情渲染得厚重蕴藉。③景中有情,情中寓景,抒情手法巧妙含蓄。[悟情感]6.本诗的第三、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提示:①第三句用皎洁的明月比喻人品高洁的晁衡,用明月沉入湛蓝的大海比喻晁衡的不幸遇难,既表达了对朋友美好品质的赞美之情,又表达了失去朋友的无限惋惜和悲痛之情;②第四句通过拟人,让无生命的层层白云也有了人的愁色,移内心难言之情于眼前所见之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充分表达了因友人不幸仙去而极其伤悲的感情。三、阅读《丁都护歌》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赏形象]7.本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场景?提示:一群衣衫褴褛甚至赤身露体的纤夫,拖着载满各种石料的木船,喊着粗犷的号子,挪动着沉重的脚步逆水而上。[品语言]8.这首诗中,首联中“饶”字作何解释?有何作用?提示:“饶”字是“多”的意思。突出商贾之多,更能突出“上征”之苦。[析技巧]9.“吴牛喘月时”这一细节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提示:这一细节描写巧妙地点出时令,比直接说盛夏酷暑具体形象,传达给读者的感受是酷暑的窒闷,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纤夫们“上征”“拖船一何苦”的强烈叹息水到渠成,更加震撼人心,效果更为巧妙。四、阅读《越女词五首(其三)》一诗,思考并回答问题。[赏形象]10.采莲女的形象有怎样的特点?请作简要分析。提示: 诗人对采莲女的状写,是一幅清新的人物素描,抓住人物几个传神的动作细节再通过“莲”“荷”等物象作背景,寥寥数笔,巧妙地刻画了活泼可爱充满生命活力的采莲女的形象。[品语言]11.本诗巧妙地运用了哪几个词语刻画了采莲女的形象?请作简要分析。提示:①“棹歌”“笑入”“佯羞”是入神之笔,巧妙、生动地刻画了采莲少女的形象。②“棹”指摇船的动作。“棹歌”是说摇船时还唱着歌,可见行船之轻松欢快;“笑入”是说采莲女“笑”着划船钻入荷花里面,可见少女之活泼可爱;“佯羞”意思是欲出不出、假装害羞,天真活泼之态跃然纸上。[悟情感]12.本诗反映了采莲女怎样的感情世界?提示:本诗通过写采莲女乍见来客的种种情态,反映了采莲女丰富、多情、纯真的感情世界。             对应学生用书P84一、阅读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 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 一水:亦作“二水”。(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黄鹤楼闻笛①李 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注] ①这是李白乾元元年(758)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梅花:《梅花落》,曲牌名。(1)本诗首句提及的迁客指西汉贾谊,作者借他来表达自己怎样的心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唐诗直解》评此诗“无限羁情笛里吹来”。江城五月,恰逢初夏,当然无梅,可是耳闻笛声寒,不觉眼前便有梅花漫天飘飞。作者运用的是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用贾谊的不幸来比喻自身的遭遇,抒发了诗人迁谪之感、去国之情,流露了无辜受害的愤懑,含有自我辩白之意。(2)诗人自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运用了通感(移觉)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与冷落的心境相吻合的苍凉景色,从而有力地烘托了去国怀乡的悲愁情绪。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古风(其十)李 白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②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注] 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法表达赞誉之情。 B.“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C.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D.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2)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本题从理解诗句含义的角度考查对诗歌表达技巧和内容的理解。“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一句,“明月”一句将鲁仲连比喻为海底升起的明月,光辉闪耀。这句形容鲁仲连的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其景仰。因此B项中“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错误。(2)本题从诗歌的思想内容角度来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诗歌末句“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表明作者以鲁仲连为楷模,借鲁仲连的形象,寄寓自己的理想。首先找到描绘鲁仲连的诗句,根据对这些诗句的理解分条概括出鲁仲连的性格特点。然后结合对史实的了解,对这些诗句加以解释,并联系李白自身的境况作答。描绘鲁仲连形象的是5~8句,“却秦振英声”指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后世仰末照”承“明月出海底”的比喻而来,形容其光芒能穿越时空而照耀后人,使其景仰。“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指当平原君欲以千金酬谢时,他却推辞离去,可见他高尚的人品。李白以鲁仲连为楷模,希望自己能像鲁仲连一样淡泊名利,最终能功成身退。参考答案:(1)选B (2)(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二、语言表达4.请从下列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中任选一组,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第1组:孔子与庄子 第2组:项羽与刘邦第3组:李白与杜甫 第4组:林黛玉与薛宝钗要求:①对所选组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②不出现常识性错误;③70字左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示例)唐代诗坛的两位泰斗——李白与杜甫,我更喜欢李白。喜欢他“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才气,喜欢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骨气,喜欢他“天生我材必有用” 的傲气。5.(湖北高考)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人”()变化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请根据给出的古文字义,仿照“比”、“化”两例,用七字句描述“从”、“北”的形体结构与字义。要求:①形义描述合理;②押韵。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观察这四个会意字,弄懂字的形义之间的关系。其次要仔细阅读例句,按照例句的形式,针对“从”“北”两个字分别写出两个七字句,所写的语句要能展示字的形义关系;此外,还要注意所写句子结构一致,修辞相同,意脉相承,内容相关,风格近似,品位高雅,符合事理逻辑。参考答案:(示例)从:一人前行一人后 后人跟随前人走北:二人站立背靠背 字义相背可意会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他为何如此独特与纯粹?李白的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版图的。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措天才李白那放达的脚步。 唐诗中向往异域的气息是强烈的。诗人们纷纷奔赴边疆,写下许多境界雄放的诗篇,那些边塞诗实在是唐诗中的金子。在书房中低声吟哦的诗人,一踏上西北大野,就放开了喉咙。但所有的人都没法与李白相比,因为与他们的方向相反,李白来自西域,他本是西域人。“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李白《前有樽酒行》)胡人第一次以这么自然深情的形貌出现在中国文学作品中。读着这样的诗句,仿佛感到诗人就是一个胡人。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异域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李白是没有故乡的,或者说无处不是故乡,醉酒的地方就是故乡。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不能在任何一个地方安住,他永远行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诗人拒绝根的存在。这是彻底的漂泊情怀:把生命看成一场纯粹的漂泊,并这样实践着,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偶像却不是他的偶像。他有时也说孔丘几句好话,那是他向往功名富贵了。在他眼里,游侠比皓首穷经的儒生光彩多了。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抚尸大哭。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找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使闯进了朝廷,他那强横的乃至有些无赖的游侠脾气也是不改的。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他要求权贵尊重他,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才好。他不习惯仰视。他之信任自己远胜过别人对他的信任。这一切足以令权贵齿冷,令谦谦君子瞠目结舌。…………(有改动)[赏析] 本文介绍了李白的身世以及他成长的历史背景,展示出一位天才诗人是如何从时代的风云变幻里铸炼出奔涌不息的华美诗篇,给盛唐瑰丽壮观的景色再添上雍容开朗的气魄。文章把李白放置在一个波澜壮阔的宏大的时代变迁中,突出个人与时代发展的内在关联,从而形象地阐释出开放、包容的时代精神是造就天才诗人的最重要的土壤。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