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01 KB
- 2023-04-08 14:31:09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8--2019苏教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选练11)李仕才(十一) 一、基础巩固层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因风吹过蔷薇 因风:顺着风势B.月迷津渡津渡:河流的渡口C.一川烟草一川:平原D.可堪孤馆闭春寒可堪:哪堪,哪里经受得住【解析】 C项,“一川”为“满地”的意思。【答案】 C***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昨夜雨疏风骤疏:稀疏,形容雨小B.莫道不销魂销魂:形容离别的愁苦C.人似黄花瘦似:像……一样D.因自度此曲度:创制【解析】 A项,疏:疏放,疏狂。【答案】 A2.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译文:薄雾浓云遮蔽了漫长的白昼,忧愁压抑在我的心头,瑞龙脑在兽形的铜炉里燃烧消耗。B.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译文:只怕重归花前,已是春风吹遍,绿叶成荫,梅花已无迹可寻。C.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译文:杜牧英俊潇洒,估计他现在重游扬州,一定会感到吃惊。D.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译文:经过扬州繁华的十里街道,满眼望去,全是青青的荠麦。【解析】 C项,“俊赏”指对美有高度的欣赏能力。【答案】 C3.下列各项不属于《扬州慢》一词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深刻含意的一项是( )A.叹“扬州芍药甲天下”而如今自生自灭。B.表现了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苦伤感之情。C.遥念花的孤寂,抒发离情之苦。D.表现了扬州的寥落,名都的沉沦。【解析】 C项,此诗句不含有离情之苦。7
【答案】 C4.诗歌中运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关于“愁”和“恨”,词史上就有不少名句,下列词句的作者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导学号:75302067】①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②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③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④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⑤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A.李璟 范仲淹 秦观 姜夔 苏轼B.李璟 贺铸 黄庭坚 姜夔 欧阳修C.李煜 贺铸 秦观 李清照 欧阳修D.李煜 范仲淹 黄庭坚 李清照 苏轼【解析】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应当注意诗句出处。【答案】 C5.下列各句中,所引诗词不符合语境的一项是( )A.“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秋天的夜晚,落叶在风中飘零,独自登上高楼,凝望天际,心中便会想念那个远方的人。B.“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看桃李纷飞,花开花谢,年年如是;思时光易逝,岁月无情,人事沧桑,怎能不心生万千感慨?C.“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看着朵朵蔷薇沐浴着夕阳袅袅盛开,不禁又想起那个与你朝夕相处的春天,在这条缤纷蔷薇旁的小路上留下了多少你曾经的欢声笑语。D.“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梵高的画作曾遭他人嘲讽,时光流转,嘲笑者早已消逝,梵高的画作却成为经典,如江河万古长流。【解析】 “东篱”是指种有菊花的园圃,语出晋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后泛指赏菊之处。引此句与文段中的“蔷薇”盛开情景不符。【答案】 C6.文学常识填空。(1)李清照,号________,南宋女词人,________派代表人物。(2)陆游,号________,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生平作诗近万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其作品主调。(3)《扬州慢》的作者是南宋时期的________,他号________。【答案】 (1)易安居士 婉约(2)放翁 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3)姜夔 白石道人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导学号:75302068】(1)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生动传神,营造出一个幽寂、凄迷的艺术境界。词人以花写人,精妙妥帖,堪称妙笔。“瘦”字一语双关,兼写人和花,两者有机结合,以无限哀愁为溶剂,新奇别致。(2)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用了借代和拟人,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神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岳飞《满江红·写怀(怒发冲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既是岳飞的自我律令,也是对世人的告诫和鞭策。(4)陆游《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梅花备受风雨摧残,所遇非时,突出梅花遭遇的不幸。(5)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中含蓄地点出扬州昔盛今衰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姜夔的《鬲溪梅令(好花不与殢香人)》中表明已从梦幻跌回想象中之现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似黄花瘦 (2)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3)莫等闲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4)已是黄昏独自愁 更著风和雨 (5)纵豆蔻词工 青楼梦好 难赋深情 (6)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 翠禽啼一春二、阅读提升层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临江仙①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②。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③,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雕零。试灯④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注】 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1129)初春,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②扃(jiōng):上闩,关门。③秣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④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B.次句“云窗雾阁常扃”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门虽设而常关”同一机杼,都表现了孤傲高洁、恬然自适之情。C.下片紧承上片,触景而伤怀,进而追忆往昔,对比眼前,感到一切心灰意冷。“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今昔对比,无限感喟。D.“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与上片情境遥相呼应,进一步表露了词人落寞无奈的心绪,读者仿佛看到了年老憔悴、神情倦怠的女词人的形象。【解析】 B项,本词表现的是“孤寂之心,忧愤之情”。【答案】 B(2)前人评李清照《临江仙》“‘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人皆以为巧”,7
请分析此二句巧在何处。 【答案】 ①对比,用“春归”与“人老”形成对比,写出春天又回到了建康,而词人却只能在建康终老,再也难以回到北地家乡,创设出令人悲痛欲绝的意境。②对偶,上句写春归,是目之所见;下句写人老,是心之所感。这两句把空间的感受转化为时间的感受,从初春来临联想起人的青春逝去,情致丰富。9.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的题目。【导学号:75302069】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注】陆 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 这首词是孝宗乾道九年(1173)陆游自汉中回成都后所作。师伯浑:师浑甫,字伯浑,四川眉山人。陆游自成都去犍为,识之于眉山。他隐居不仕,陆游说他有才气、能诗文,并为他的《师伯浑文集》作序。(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漏声断”中“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B.“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C.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D.作者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解析】 A项,漏声断,即滴漏声停止。【答案】 A(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案】 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不同点:①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②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江梅引①姜 夔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7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笋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歌罢淮南春草赋,又萋萋②。漂零客,泪满衣。【注】 ①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之冬,正值园中腊梅绽放,词人见梅怀念远方的恋人,因作此词。②“歌罢”两句,用《楚辞》淮南小山赋春草之句,“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梅引”,词牌名。“引”表示词的音律特点,意义、用法与《李凭箜篌引》和《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中的“引”相同。B.“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三句,开篇点明主旨,词人感慨人间离别,又见江头梅花,引发了他不尽的相思之情。C.“湿红恨墨浅封题”,是说心中充满了离恨,相思的泪水打湿了红笺,冲淡了墨迹,默默将信封好,题字签押,情思低回。D.“宝筝空,无雁飞”两句,写恋人曾弹奏宝筝,而今却无处可闻;那些和泪写成的相思,也因无鸿雁传递而难以排遣。【解析】 A项,《李凭箜篌引》中的“引”是乐府古体诗的一种诗体,《滕王阁序》中的“短引”指序文。【答案】 A(2)本词在抒发感情时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 ①直抒胸臆。“人间离别易多时”“忽相思”“漂零客,泪满衣”等句直接抒发词人的伤感和相思之情。②虚写(想象)。词中写了梦境和回忆的内容。“几度”句,写两人欢会梦境,“今夜”四句,写另一种梦境,悲欢两种梦境相比,进一步抒发别后对情人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情;“俊游巷陌”“旧约扁舟”等回忆往昔,表达人事已非、旧约难以实现的悲苦,抒发了深切的思念之情。(答“虚实结合”也可)③对比。通过悲欢两种梦境的对比,昔日之欢的回忆和今日孤独的现实对比抒发情感。(答“借景抒情”“用典”等,言之成理亦可)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目。【导学号:75302070】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 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 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7
(1)这首词中的对比是由哪两个句子领起的?“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2)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 (3)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解析】 这首词写于岳飞出兵收复襄阳六州驻节鄂州时。全词采用散文化写法,层次分明。从篇首到“蓬壶殿里笙歌作”为第一段。写在黄鹤楼之上遥望北方失地,引起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想当年”三字领起,“花遮柳护”四句极其简练地道出北宋汴京宫苑之风月繁荣。“珠翠”妇女佩戴的首饰这里指代宫女。“珠翠绕”“笙歌作”,极力写出了歌舞升平的壮观景象。“珠翠绕”当然也是夸张说法。第二段由“到而今”起笔(回应“想当年”),直到下片“千村寥落”止。写北方遍布铁蹄的占领区,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人们惨痛情景。与上段歌舞升平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铁骑满郊畿,风尘恶”二句,花柳楼阁、珠歌翠舞一扫而空,惊心动魄。过片处是两组自问自答的短句。“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战士浴血奋战,却伤于锋刃;百姓饥寒交迫,却无辜被戮,死无葬身之地。作者恨不得立即统兵北上解民于水火之中。最后三句,作者乐观地想象胜利后的欢乐。眼前他虽然登黄鹤楼、作“汉阳游”,但心情是无法平静的。待到得胜归来,“再续汉阳游”时,那种快乐,恐怕只有骑鹤的神仙才可体会呢!词的末句“骑黄鹤”三字兼顾现实,深扣题目,表示今日“靖康耻,犹未雪”,未能尽游兴,“待重头收拾旧山河”后,定再驾乘黄鹤归来,重续今日之游以尽兴。乐观必胜的信念与精神洋溢在字里行间。从“想当年”“到而今”“何日”说到“却归来”,以时间为序,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语言简练明快。【答案】 (1)“想当年”“到而今”两个句子领起的。借代。(2)“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3)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三、语言表达12.在古诗词中,同一意象所表现出的意境往往不尽相同。请你从“风”“雨”“雪”“月”等意象中任选一种,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段话。同样是写花,苏轼的“惟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表达的是珍爱之情;李清照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表达的是相思之情;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的是叹惋之情;白居易的“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表达的是喜悦之情。7
【答案】 同样是写雨,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表达的是喜悦之情;王维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表达的是闲适之情;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的是思亲之情;陆游的“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表达的是报国之情。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