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00 KB
  • 2023-04-09 14:30:18 发布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扬州慢教案鲁人版选修唐诗宋词蚜 教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扬州慢》【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扬州慢》,抓住词眼,分析意象。2.在全面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对比、衬托等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3.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怀古伤今、感时伤事的爱国情怀。【教学重难点分析】1.对比扬州的今昔变化,深刻体会黍离之悲。2.学生自主鉴赏优美词句,特别是对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的赏析,全面把握词作在炼字、修辞、情感方面的特色。【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PPT展示图片展示历史上苏州之美;2、历史评价扬州的话:扬州地当要冲,多富商大贾。《旧唐书·地理志》扬州富庶甲天下。《资治通鉴》3、教师:扬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至今已有2480余年的历史。历代文人留下了许多关于扬州的名篇佳句:南朝殷芸的“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写了扬州的富庶繁华;唐朝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写了扬州的风光美丽。公元1176年,21代岁的青年才俊姜夔来到了被金兵洗劫后的扬州路上,他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我们带着好奇走进他的名篇《扬州慢》。设计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情绪与学习的积极性。二、展示学习目标Ppt展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扬州慢》,抓住词眼,分析意象。2.在全面了解词作内容的基础上,学习掌握对比、衬托、用典等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3.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怀古伤今、感时伤事的爱国情怀。 设计目的:学生读学习目标,这样可以了解到这节课需要达到的目标,知道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重点思考与体悟,知晓自己学习的方向。三、略读小序,提取要素1、诵读小序,字音语调。2、概括小序的内容:序言用记叙的方式交代时、地、人、事等具体信息。3、思考:你能从小序读出哪些内容?语出《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毛诗序》云:“《黍离》,闵宗周(西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宗周之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板书:昔盛今衰之悲,国家沦亡之悲。设计目的:(一)学生自读文本,把握字音;找出作者交代的创作信息。(二)梳理文意,体会“黍离之悲”。四、初读全词,整体感知1、学生自读大声自由诵读三遍,2、学生齐读注意字音,注意感情设计目的:整体感知文本,初步体会词意。五、对读:疏通词意1师:我们在朗诵中细细揣摩一字一词,一句一段。请大家结合课下注解,理解词句的意思,把你觉得难理解的地方提出来。2、学生自读,教师巡堂,不时和学生个别交流,提醒学生拿起笔作勾画。3、学生提问,理清词意。4、预设示例:“寒”除了指天地间的寒意,应该还指号角声预示紧张的战备让人觉得冰冷可怕。关乎自然、关乎耳目,关乎人心,层层推进,把敏锐的触角伸向心灵最柔软敏感的地方。设计目的:结合注释,理解词句,初步把握感情。涵泳重点词语理解寓情的作用。六、概读:分析结构 1、读上阕,找出最能反映扬州今日情形的一个词。为什么?2.读下阕,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字?为什么?3、作者在词中并置了扬州的今昔景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教师板书:空城——景惊——情4、作者在词中并置了扬州的今昔景象,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今昔对比,升华黍离之悲。设计目的:抓住词眼,能从最简单的文字里分析结构,思考其丰富的内容,明白形式为内容服务的意义。七、精读:融景悟情要求:找出并共同鉴赏你们最喜欢最有感触的句子,每组推荐一名发言人。用诗一样美妙的语言表达你和这首词的心灵碰撞。方式:分组学习,合作探究。预设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是从杜牧《赠别》中“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诗句化出,杜牧诗句极言扬州之美,所以词人化用来作了一个对比:听说扬州繁华富丽、但一路之上,触目之处,却尽是青青的野生荞麦,一片荒凉景象。预设2、“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当然要超过“废池乔木”千百倍。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预设3、“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有“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 句,因相传古代有二十四个美人吹萧于桥上,所以有此句。作者这里满怀凄凉的情感,如泣如诉地写道:二十四桥仍旧,但桥头没有了吹萧的美人,只有清冷的圆月倒映在河心,整幅画面无声无息,冷落凄凉。“冷月无声”,月本来无声,可这么一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为什么呢?因为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极盛,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光景也陶醉了,它也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如此冷落凄凉的景象,怎能不令人伤怀呢?运用了情景交融艺术手法。预设4、“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这里的虚拟非常耐人寻味。冬至之日,本来不是红芍药花开的季节,但纵使冬去春回,来年红药花开,又有谁来欣赏它呢?花开依旧,人事已非,花开也不过徒增空城的感伤而已。词情跌荡浓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设计目的:小组合作学习,精雕细刻,赏析文本,和词人进行心灵的碰撞,深入体会作者怀古伤今、感时伤事的爱国情怀。八、结读:概括学习收获:主要内容及鉴赏要点教师出示PPT。对照目标,学生自己总结。1、理解词作内容,抓住词眼,分析意象。2、体会作者怀古伤今、感时伤事的爱国情怀——黍离之悲。3、对比、衬托等诗歌常用的表现手法。设计目的:巩固所学。九、布置作业设计目的:巩固所学。十、结语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过于情。”诵读《扬州慢》,感受姜夔从心中流淌出的文字,姜夔用他全部的感情谱写这首“黍离之思”的千年绝调。最后就让我们在背诵中《扬州慢》,深味姜夔千年的怀古伤今、感时伤事的爱国情怀。设计目的:升华感情。

最近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