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48 KB
- 2022-06-15 10:50:20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如何培养山区学生学习历史的习惯摘要:历史课堂上经常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精彩之处,学生也会整个教室鸦雀无声,静静地聆听,但只是三分钟的热度,到了要思考的时候,他们宁可发呆或干其他的事情,全然不参与教学活动,或者只是应付式地加入活动,缺少那种投入学习的激情,常此以往,学生对历史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该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关键词:山区学牛;学习历史;兴趣;学习习惯现实教学中摆在我们面前的经常是这样一些情况:历史课堂上经常是教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精彩之处,学牛也会整个教室鸦雀无声,静静地聆听,但只是三分钟的热度,到了要思考的时候,他们宁可发呆或干其他的事情,全然不参与教学活动,或者只是应付式地加入活动,缺少那种投入学习的激情,常此以往,学牛对历史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该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带着这样的疑问,笔者对自己所担任的七年级6个班级中抽出100个学生进行了调查问卷,得到了下面的结果:一、学牛对历史学科重要性的认识笔者把学牛对历史学科重要性的认识分为三级:第一级:与语、数、英学科比同等重要;第二级:次于语、数、英学科;第三级:认为根木不重要。从表1考查结果表明,学牛认为历史学科根木不重要的为数不多,只占8%,认为没有语、数、英重要的学生很多,竞然占到72%,认为与语、数、英同等重要的仅占20%o从中可以得知,学生认为历史学科没有语、数、英重要是影响学牛学习历史的原因之一。表1学牛对历史课重要性认识表二、学牛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态度从表2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教师在课堂中长吋间的讲授很反感,占到
95%;不喜欢得到教师表扬的学生为0;喜欢教师使用现代化教具的占90%;不喜欢走上讲台的只占2%;不喜欢自己找出历史知识点的占5%;不喜欢教师讲历史故事的为0。从数据分析及教师在课堂中的观察可知,(1)课堂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2)教师对学生课堂评价;(3)教学手段的使用;(4)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设计难易程度。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原因。表2学生对教师教学行为的态度三、学习历史的不同态度和不同方法一是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二是基本知道怎么去学;三是没有目标的去学。表3学习方法的掌握通过调查问卷,笔者基本了解了学生的想法,并采取了相应的针对措施:1•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所以,培养学生的学史兴趣是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兴趣是打开知识人门的钥匙,学生的兴趣爱好万千,历史的激趣方式万千,当单调呆板的历史课堂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紧密相联时,更能够激发起学生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欲望,这样的历史课堂往往是更有效的,更具魅力的!2.苦练内功,提高素质目前历史教育问题的症结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教师本身的历史功底限制了教学的深度和力度,是教师的知识视野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是教师的历史素质制约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情趣。因此,教师应该认识到自我学习和自身提高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确立教书的本质是教人,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课堂上要充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多给学生i些独立判断的时间、空间,促使其发现、判断、应用,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善于探索发现、比较判断、灵活运用。这样,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以独特的深入历史表象的思维方式去影响学生,就能使历史这一古老的学科充满活力和生机。3•改进教法,活化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历史教学效率的主要途径。在教学中,我们主要通过一些活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如多媒体教学则是目前较为方便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多媒体教学中,我们一是可以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存的优点,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二是利用多媒体大容量的特点,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三是利用多媒体手段,按学习的知识基础水平把相关资料的预备知识及开阔视野所需的补充资料组成有机整体,四是利用多媒体交互性强的特点,优化教学过程。通过实践,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4.对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的培养重中之重是对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的培养,为此,笔者查阅了许多资料,了解了许多相关的理论并结合他人的经验,总结出下列方法:(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并不是简单地主动学习而是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于知识的深入探究和为探究活动而做的诸如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等的活动。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教师必须革新观念,由传统的“教”学生变为“导”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历史学科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在讲述某件史实时,不能只单单看其表明泛泛而论,而是还要探讨其深层次的原因,背景推动力和影响等,另外,某个史实也必须需要其他的相关资料来进行佐证和补充(包括史籍、图片、实物、遗迹、遗迹等)。这些就决定了教师在平常授课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将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充分通过引导,提供交互式的对话平台等方式,引领学生更
深入地思考和探究。通过一二堂课的示范和讲座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整理资料的能力。(1)培养学生善于利用比较法进行有效学习的习惯比较法是历史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由于历史学科内容涉及广泛,具有明显的吋间性、空间性和综合性,它包括了大量的、各种不同的历史概念、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吋期、历史事件,其中不少内容有一定的共性或明显的差异,可比性很强。如果能恰当地使用比较法对历史事件中具有相似或相异的内容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这将会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大为活跃和展开,可以收到“举--反三”的效果,这充分体现了“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的道理。为了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的学习习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经常有意识地使用比较法,为学生做出示范,也可以经常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比较法来解决。如,对甲午中日战争和抗日战争的比较;对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比较;古代东西方文化成就的比较;法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等都有丰富的可比性内容。学生通过教师示范的模仿和启发,久而久之,也会在学习历史乃至学习其他学科的过程中养成对比的学习习惯,这种好习惯会人人促进和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了联想能力,有利于达到“从已知到未知”、“由此及彼”、“从现象到本质”等更高的思维境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联系现实问题了解历史问题的习惯学习历史切忌死记硬背或平时不学只靠考前突击,这是学习历史的误区。尤其是实施新的课程标准以来,随着考试形式的改革,要求在学习方式上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提倡学生探究式学习。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联系很广,在新闻、报刊、电视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只要善于及时发现、及吋捕捉和探究就能把历史学活,长此以往,可以养成联系实际学习历史的好习惯,这也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在我国进行西部大开发时,就此可以结合了解两汉经营西域原因,张骞出使西域和班超出使西域的过程和路线;唐朝与突厥、吐蕃等民族的友好往来;清朝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措施等历史事件。在海湾地区和科索沃地区形势紧张时,可以组织学生联系历史讨论这些问题的成因,从中体会到历史对现实生活的巨大
影响。当日本首相小泉多次参拜靖国神社的消息一公布,我们应引导学生回顾抗战史,讲述勿忘国耻,警惕历史的重演;在奥运会即将来临之际,我们又可借机讲述新中国体育发展史,增强学生民族自尊心和爱国思想。要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习惯,就必须要求学生善于细心观察现实生活的事件与历史的联系性,经常把现实事件与所学的历史知识相互对照和印证,做一个有心和细心的观察员,这样才能使学生养成多观察、多对照、多思考、多联系的好习惯。(1)培养学生善于反思、质疑的习惯过去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机械重复、简单训练、接受学习。学生的探究、实质性参与教学的过程、学生之间互动与合作、交流与分享太少。所以,今天我们要强调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要把所有学生的学习都提高到一个自主学习的高度。检测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效果的标准形式有很多种,但能否善于质疑、提出问题是一竿标尺。在历史教学中,笔者考虑得最多的是如何激发学生的思辩性。教师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尊垂每个学生的见解,对于学生提出的肤浅其至可笑的观点,尤忌讽刺挖苦。只有做到每个人都畅所欲言,大胆表达,课堂才有活泼的思维。历史是大肚量的人文学科,包容、宽松的环境才能产生百家争鸣、各抒己见的预期效果。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学行为必定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很难想象,一个教学没有条理,缺乏严谨细致作风的教师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事实上,很多教师经常抱怨学生的不良学习行为中,有极人一部分来源于教师教学习惯的不严谨,经常反思自己教学的得失,广泛征求学生们的意见,才能教学相长,相互促进。(2)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习惯当代社会,信息就是资源,不掌握最新信息,就等于落后于时代。信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在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学生接受终身教育的前提条件,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先决条件,只有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植根于社会教学的方方面面,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人。社会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学生能用所学知识对历史事件、人物、吋事、现实社会问题分析、归纳。所以,学生信息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学生的理解程度。
培养学生课前收集信息的习惯。在每上新课之前,教师要有目的地布置学生收集相应信息的范围,还可以给他们提供相关的书籍、网站,没有书籍提供的可以给他们指明方向,要学生着手从哪几方面去收集,从哪儿可以找到这些信息,这实际就是对学生收集信息能力的一种指导。提高学生多途径获得信息的能力。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无论是看书还是看电视,无论是听教师讲还是同学间的交谈,只要用心去留意,都是收集信息的一种途径。认为有价值的,就要有计划地及时记录和整理。经常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大量地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如:开展毛泽东故事集、台湾的故事、吋事比拼、信息评优等活动,让学生在众多的活动中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经过一个学年的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笔者的历史课堂充满了热情,学生学习历史的劲头也越来越高了。这归根到底得益于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参考文献:⑴范红雨.初中历史教学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N]•学知报,2011.⑵牟涛•关于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艺术,2007⑼.⑶刘静•浅谈历史学科与学生素质的培养卩]・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0).[4]严爱兰•浅议当前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分析及突破途径[J]•新课程学习(上),2009(9).⑸付忠莲•浅析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J]咸功(教育),2008⑴.作者单位:广西崇左市天等县民族中学邮政编码:532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