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00 KB
- 2022-06-15 10:50:21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让高一学生提高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历史组陈 培一、课题研究的构思:我觉得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从理论到结构都给我们耳目一新之感。但是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那就是简单迎合新课程下的课堂模式,刻意追求所谓的“新理念”,大量课堂时间变成一边是老师在“作秀”,一边是学生在“呐喊”,从而造成课堂教学“乱花渐欲迷人眼”,表面繁荣、热闹,实则低效、无效的局面,高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反而不如传统教学,这与新课程改革的初衷显然相去甚远。那么,这些与新课改不和谐的因素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它又会有着怎样的一般特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该如何既要避免它的产生,又要充分渗透新课程理念呢?在各类听、评课过程中,我发现很多老师不同程度存在着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脱节,从而导致教学低效,甚至是无效、负效。低效、无效的教学,从而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我对几年来所听历史课进行一番筛选、分析后得到如下数据:教学环节低效、无效问题的表现及分布率教师备课⑴教学目标不明确。(31﹪)⑵教学设计不科学。(40﹪)⑶教学艺术缺乏集体智慧。(39﹪)课前延伸⑴学案编写追求“大而全”。(51﹪)⑵学案完成效果差。(43﹪)教师上课1.导入新课低效(29﹪)2.学案使用低效。(38﹪)3.教师讲授低效。(35﹪)4.小组合作无效(52﹪)7.课堂小结无效。(20﹪)为了解决上述教学实践中的困惑,彻底解决“教的苦,学的累”的现象,就必须解放思想,深化课题研究,寻找根本出路。
二、课题研究的实施(一)、贯彻精心设计、打造高效课堂的原则,认真备好每一节课: 首先,把握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前提。细致充分的备课可以让一堂课上得有条不紊.学生们也会感到很舒服,收获不少。把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各个环节结合起来,紧扣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其次,课堂教学“任务”内容要具有开放性,这是进行有效教学的关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给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所以,“任务”中要有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能展开想象.构思出新的设想。在“任务”的设置中,“任务”内容不要限得太窄,要有弹性,能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能开展“任务”.这样才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效果。避免教学中出现少数人动、多数人不动,学生动、教师不动的局面。再次,不要把形式上的合作当作有效的学习方式和必不可少的环节。学习方式是多元化的,应依据问题本身的性质而定,不能完全用合作学习取代个体学习,更不能为讨论而讨论,为议论而议论,只图表面的热闹,轰轰烈烈而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反而浪费时间。长此下去,学生会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也会使部分学生形成学习上的依赖性。合作学习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针对个别学习尖子、精英。应特别关注那些学困生,他们通常充当的是陪衬的“听众”或者是“观众”,久而久之差而再差。(二)、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1、新颖有趣的导语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讲好一节课的开头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注意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在上课一开始就能注意听讲,他们才有可能连续认真地听下去。否则,学习效果必然受到影响。作为教师对教材和学生实际应有准确把握,设计出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新颖导语。以教学重难点为引线,通过一个笑话,一个以动作,一种社会现象等,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发学生注意焦点,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如上《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这一课时,我在课前先播放一曲《北伐军军歌》音乐,就可以把学生的思维马上带入一个气势磅礴,激情澎湃的“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大革命的
历史画面中,也为上好本节内容、理解本课教材埋下了良好的伏笔,制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2、把握课程的难易程度 课程的难易程度要与不同学生的水平相适宜。如讲中国近代史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两个概念非常抽象,对于学生讲不容易理解,我通过比较的方法,结合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政治、经济史实的变化自然地引出。鸦片战争后,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一个国家的主权部分不能自主了。这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要从经济上看,鸦片战争前,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同时资本主义因素发展起来,既存在封建经济,又有资本主义经济,这就是“半封建”,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3、培养学生敢于提问、质疑,增进学生探究的兴趣我十分注意在课堂内外让学生提问、质疑,并且比赛谁提的问题有价值。学生们也十分欢迎这一点,参与的热情非常高,学生的思维也常常在这时候迸发出绚烂的火花。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我总是让那些不提问题的同学回答,以期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发表的不同见解,即使是错误的,我也不简单否定,而是陈述我的意见,让大家比较、鉴别、判断;对于学生的意见,无则加勉,有则公开纠正,不怕丢面子;也有答不出来学生问题的时候,我总是下来查资料或请教同行再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复,决不搪塞。如上《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时,有的学生提出:拜上帝教是不是邪教?我首先高度肯定了学生所提问题质量高和勇于探索精神,接着细心地解答了学生,使学生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如有的学生对电视剧中的纪晓岚、李鸿章、孙中山等人的行为也提出了个人的见解,为此我也耐心细致地与学生们共同探讨。通过学生的提问、质疑,使教与学得到了及时的反馈,密切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培养了他们探究教材的积极性,尤其是调动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4、运用谐音记忆方法,减轻学生负担,增加学习兴趣。
谐音记忆法,是借助相同或相近的读音,变单一枯燥的历史内容为具体生动亲近的语言,从而迅速巧妙牢记某一知识点的一种快捷简便的历史学习方法。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琅琅上口,立竿见影。记忆一些历史知识既快又牢,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为了让学生掌握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内容中的五处通商口岸:福州、厦门、上海、宁波、广州,则可用谐音记忆为:“上(上海)下(厦门)服(福州)您(宁波)管(广州)。”学生在一片笑声中很快就可以把这个知识点给记牢了。又如太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封五王:东王--杨秀清、西王--肖朝贵、南王--冯云山、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可用谐音记忆法形象记忆为:“东西南北翼,杨肖马(冯)尾(韦)失(石)。”可见,谐音记忆法能将乐学速记融为一体,还可以开拓智能、陶冶志趣。在复习课中,采取这种方式也特别有效。如学生在复习掌握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侵占我国北方领土其中1858年通过中俄《瑗珲条约》,割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的领土,成为割占领土最多的一个条约,我就引导学生用“我爸(58年)最(割占领土最多)爱(瑗)东北(条约内容)军(珲)”进行记忆。三、课题研究的总结与反思兴趣培养是古往今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教育原则,更是当今课程改革中教师理念转变的首要因素。对中学历史教学现状而言,主要落实于课堂教学的现代化方法和手段中,并延伸到课堂内外。本人虽针对学生实际做了一些尝试,得到了一点收获,但自觉还远远未达到满意的效果。表现为:1、课题研究的形式缺乏创新。因为没有经验,课题研究中只能边摸索边前进,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意识。2、自身的理论知识相对缺乏。平时理论学习时间很少,积累的先进理论较少。在现实中,可以把具体的事例写得有血有肉,但要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时时,总感觉有点“囊中羞涩”,深感自身理论知识的缺乏。3、课题研究的深度不够。正是因为自身的水平限制,很难将课题研究到一定的深度,或者说很难将理论提升到一定高度,很多时候,仍在“穿新鞋走老路”,很是惭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年高考复习辅导:学习历史的三大法则
- 谈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培养
- 析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 学习历史地理学的感想
- 新课程下高中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培养
- 新课改形势下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积极性的尝试
- 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创造思维能力的“四板斧”
-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继续教育1
- 浅谈如何增强课堂优秀教学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
-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历史
-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 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活动课教学示例
- 初中历史论文:浅谈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历史
- 创新教学方法,促成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自主学习
-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教学方法
- 高中生自主学习历史能力培养的研究--以锦州市第二高级中学为例
- 学习历史的基本常识2016版
- 济南学习历史备考5月谈
- 历史难记,容易忘记,这是同学们在学习历史中的普遍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