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0 KB
- 2022-06-14 19:00:17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对幼儿的模仿行为积极进行引导王衍心理学理论认为,模仿是动物界一种最基本的学习方式,也是人类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幼儿正处在学习、生长和模仿阶段,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可塑性强。模仿对同学的品德形成和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必需顺应同学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对幼儿的模仿行为积极进行引导。一、引导幼儿克服模仿中的盲目性幼儿的模仿往往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经常是为了玩一玩。由于他们年纪小,区分是非能力弱,所以他们的模仿没有明确的道德规范,不是专门模仿好的行为,也不是专门模仿坏的行为,而是从兴趣动身,对什么有兴趣就模仿什么,对什么感到新奇好玩就模仿什么。这样模仿久了,就潜移默化受到好或坏的熏陶,变成道德行为习惯。所以对幼儿模仿的引导,首先要积极引导同学克服模仿中的盲目性。要引导他们明确认识模仿什么,追求什么,使他们明白什么是好的,值得模仿,什么是不好的不应该去模仿。对他们的玩耍,要经常留心观察,对一些不健康的模仿行为要和时纠正和制止,并告诉他们不能模仿的原因和道理。对模仿不良行为的同学要和时加强教育,讲清不良行为所带来的危害,让他们未形成习惯时就和时改正。二、引导幼儿模仿要重在实质。
由于幼儿年纪小,感性模仿较强,理性模仿较弱。一般多模仿对象的外部特征的行为动作,而并未认识这些行为动作的精神实质,并未注意学习对象的实质的东西。幼儿只是模仿外形对他们道德品质的形成,并未有发生明确的积极的教育意义和影响,仅仅只具有一些外表的模仿作用。所以,我觉得引导同学模仿典范的内在实质特点,促使幼儿模仿行为从感性模仿积极向理性模仿转变和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做才干使幼儿的模仿行为具有明确而积极的道德教育意义,才干使模仿教育收到最根本的效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网络结构对企业模仿行为的影响研究——基于邻居效应的分析
- 高校教师面孔吸引力、工作责任心对大学生内隐模仿行为的影响
- 小班区域游戏中幼儿模仿行为的观察研究
- 浅谈小班幼儿语言领域的模仿行为
- 浅谈小学生模仿行为的引导
- 合肥市包河区3-6岁幼儿同伴模仿行为现状调查
- 幼儿的模仿行为.doc
- 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模仿行为研究.pdf
- 浅谈孩子的模仿行为.doc
- 个体经验对3至5岁幼儿模仿行为的影响.pdf
- 高管权力、行业竞争对股权激励方案模仿行为的影响.pdf
- 浅谈小班幼儿语言领域的模仿行为
- 浅谈小班幼儿语言领域的模仿行为
- 浅谈小班幼儿语言领域的模仿行为
- 对幼儿模仿行为的积极引导
- 其他学科如何积极引导小学生的模仿行为